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车站打辆车,没那么简单
  • 2011年12月23日  作者:
  • 【PDF版】
  图为火车站出站口外正在“挑客”的出租车。
文/本报记者 宋昊阳 于潇潇 周锦江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许多在外奔波的人们心中总有同样的感觉:看到一个城市的火车站,才算真正来到了这个城市。
  潍坊的火车站,以蝴蝶展翅般的风筝造型,张开双臂欢迎着风尘仆仆的旅客,以及一心思归的游子们。潍坊是开放的,潍坊人是热情的。
  然而,当人们以或新奇、或思家的心情从出站口迈入这个城市时,车站口的出租车却总是不合时宜地告诉他们:哪怕手里正攥着钱呢,也很难一出火车站就打上车。

  明争暗斗由来已久

  几年前,在火车站等客的,都是出租车中的“战斗车”。
  原因在于,凡是进站接客的出租车,都要向火车站派出所交纳每月100元的管理费,那时,只要你开出租能进火车站,你就有了“特权”,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挑远拒近。
  然而,令管理方始料未及的是,交了管理费的司机们,面对着执法人员和派出所工作人员,也敢理直气壮地叫起板来,脾气横点的,当面顶撞执勤人员也是有的。
  后来,有关部门取消了收取管理费的做法,这样一来,凡是出租车,就都能进车站拉客,  为了完善出站口的交通设施,让出租车有秩序地排队,管理方特意设置了石柱、石球把路分隔成了三个通道,但多次遭到恶意破坏。最严重的时候,一晚上被撞断了8根石柱、掀走了10个石球。
  从2009年相关部门大力整顿火车站出租车以来,曾经出台过不少措施,从收管理费、设立交通设施分流,到罚款、停运培训;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从运管处、交警部门,到火车站广场办公室、火车站派出所,甚至到现在的潍城区政府。
  可以说,用来查处违规司机的渔网,是越撒越大,越撒越狠。
  然而,渔网大了,漏洞也多了。你能监督却无权罚款,他有权罚款却人力不足,我想改变管理措施,自己说了却不算。等到所有的部门都拍板同意拿出一个新方案来,那些司机们,早就把对付新方案的对策记得滚瓜烂熟。

拉不拉,的哥说了算

  看见了吧,记者又来了。
  司机老徐偷偷地跟同行小陈说道。
  小陈问老徐,你咋知道他是记者的?
  老徐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支烟,抽了起来。火车站出租接客区,每年都是媒体们狂轰滥炸的重灾区。对于那些“战场老兵”们来说,如何辨识记者、对付记者,自然有自己的一套。
  老徐指了指说,你看他,年纪有二十多岁,衣着上穿得相对城市化,背个单肩包。重要的是,他并不是奔着打车去的,而是差不多每个司机都问上两句话,问完以后东张西望一会,像他这样的,一看就是记者。
  老徐以教导的口气告诉小陈,他要是来问你,甭管去哪,甭管你在这排队等了多长时间,都得去,要不然,就等着停运罚款吧。
  说完,老徐跟其他几个熟识的同行使了个眼色,其他几人也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不一会,那名被老徐认出是记者的年轻人在火车站附近转悠了几圈后,似乎一无所获地离开接客区,骑上不远处的电动车,悻悻离去。
  这让小陈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徐告诉他,不仅是防记者,运管处的执法人员更要防,好在执法人员一般都穿着制服,每天来巡查的时间也相对固定,对于他们来说,防范的难度不大。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近地方都不拉,看到外地人打车,可以来个“一口价”,适当多要点钱,不打表,就当排队等待拉客的费用了,反正有钱人也不差那点钱。
  火车站旅客的钱,好赚;火车站的接客区,就是咱的根据地。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价格,的哥说了算,拉不拉,的哥说了算。时间长了,甭管他记者还是执法人员,都没辙。

受伤的总是旅客

  市运管处相关科室的负责人说,早已经对夜晚出租车的违规行为有所了解,也曾派专人做过明察暗访,但收效甚微。运管部门甚至派出便衣人员携带相关设备再次赶赴火车站暗访。
  除去经第一个乘客同意出租车可以沿途捎客之外,对于那些拒载和不打表运营的司机,按照《山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将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市场和政令之间的较量,从来不曾停止过。
  为了彻底改变潍坊火车站出站口处的出租车不按规定运营等违规行为,运管处已经着手研究在出站口处的显要位置安装监控设施监管出租车的日常运营行为。
  另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在火车站拉活的黑出租现在有30多辆,他们就将车停在火车站出口处西侧的停车场或是附近。除去这些黑出租,还有“专业”的“拉活”人,就是揽到“远活”后转给黑出租车,每次从中提5元到10元钱的中介费。
  的哥张俊说,如果送完客的车辆必须路过出站口,而且流水排队,打车难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罚款了,大不了这个月加班加点挣回来;停运了,大不了学习培训上几天,认错态度好一点,保证力度大一点,下次挑客小心一点,时间长了,钻空子的经验也就多了,被抓的概率也就小了。
  只是,在火车站打不着车的人们想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的哥:开辆出租不容易
  如今,走在潍坊的大街上,时间不对,地点不对,打辆出租车就有点困难了。而对于打车难,出租车司机的工作与生活也没想象中的容易。

“出现了三极分化”

  夏春利,33岁,已经开了四年出租车,一家五口人。
  这个还不知道如何上网的师傅用了很专业的词汇概括“打车难”原因,“堵车、司机不挣钱、乘客打不到车,这是三极分化”。
  夏春利上白班,一个月大概能挣三四千。每天至少跑220公里,载客近三十次,要交的“份儿钱”是200块,占了收入的近六成,还要从里面支出“气钱”。  他每天要工作10~12个小时,中午要接送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

“顺顺利利就好”

  梁中海这一天要不顺当得多,早上刚开出小区,刮上了一辆环卫车,赔了300元。赶在堵车的时候拉了个客人去火车站,20元的活,跑了46分钟。
  梁中海每几个月大概也会接到一张罚单,但不是交警罚的,而是车辆运输管理局。 
  在潍坊,一旦接到乘客投诉,出租车司机都要去运管局接受调查。一旦“败诉”,一般都会停运至少四五天,创城期间更严重,一停就是一个月。不仅运管处罚,公司也会以“有损形象”为由,罚上一二百。

“堵车,宁可歇着”

  刘少华很瘦,中长头发向两边分开。穿一件并不合体的藏青色西装。这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很卖力,他每天六点钟就开始跑车了,中午饭一般是一个面包对付过去,有时候干脆不吃,经常饿到胃疼。但他却是记者今天采访过的司机里挣得最少的,也是入行时间最短的。除去每天交给承包人200元的份儿钱和50元左右的天然气费,运气好点一天能挣八九十块,但“那样的日子太少了。” 
  碰上需要加气或者堵车时,刘少华会拒载。“我告诉你为啥打车难,上下班的点,从北海路跑到百货大楼,至少35分钟,就赚十一二块。”为这,就连他这“勤快人”都宁愿在这个时候歇着,不出车。

“强度大,女人吃不消”

  纪晓文开的车是自己家的,和丈夫两人轮班开,顶一个人。累得腰酸背痛,拿垫子靠着。
  肥胖的身材,枯黄的头发,黝黑粗糙的皮肤,从来都是素面朝天,纪晓文把着方向盘快两年了。
  “劳动强度太大了,我们女人吃不消”。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和许多的士司机一样,纪晓文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匆匆喝完稀饭,就出班了。一天下来,只有晚上才能回家才能吃到像样的饭菜,一荤一素一汤,中午的时候,一碗五块钱的面就能凑合。 
  来例假的时候,纪晓文一坐有时六七个小时下来才换一个卫生巾,身体的问题是她最担心的。这两天腰疼得厉害,身后一直垫着个垫子也缓解不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