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走访威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他们不聪明,但同样需要关怀
文/片本报记者许君丽
  • 2011年12月23日  作者:
  • 【PDF版】
  学员们正在操作台上锻炼劳动技能。
  拿起右手边箱子里装着简易器材的小袋子,在操作台上走一遍封上口,然后轻轻放在左手边的箱子里……在威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训练室里,在老师的示范下,十几名智障残疾人一遍一遍的锻炼自己的操作技术,虽然不聪明,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锲而不舍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他们也是父母的心头宝 
  14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威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门口时,两名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小姑娘连忙跑去和老师拿钥匙帮忙开门,一个小姑娘很有礼貌的说“阿姨好”,旁边的小姑娘轻轻敲了她手一下,然后笑嘻嘻的冲着记者说“姐姐好”。看着她们单纯的笑脸,一点也不像智力残疾人。 
  威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威海唯一一所公益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如今,在这里,生活着来自三市四区的80余名智力残疾人,不论是全托(食宿)还是日间照料(走读),他们都不用花费一分钱。曾经,他们是别人眼中的“怪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但他们的父母并没有放弃他们,经过老师们的帮助和训练,如今,中心的每一个学员都一扫过去木讷的表情、邋遢的生活习惯,每天笑嘻嘻,见人主动问好,学会了刷牙、洗澡、叠被子,还学会了不少手艺。“等我以后挣钱了养活你。”记者看到,一个看起来20多岁的男学员对前来看望的父母轻轻说的一句话,让老人潸然泪下,在老两口心中,孩子如果能养活自己,有尊严地活着,他们才不会担心。
我不聪明,但干活也很麻利
  今年21岁的梁永威如今在威高集团下属的一个企业工作,因为智商较低,曾经的他很少和人接触,见人都是目光呆滞,加减乘除法学了很久很久。后来,家人将他送到威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呆了3年,在这里,梁永威学了不少手艺,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在威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和梁永威一样走上工作岗位的人还有好几个。据了解,中心重点为符合托养条件的智力残疾人,提供生活能力、康复锻炼、劳动技能、社会交往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训练及综合性的托养与服务。其中,劳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员们掌握一项手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学员们每天都全身心投入学习,他们不仅能熟练糊制礼品袋、组装绢花、编制彩珠等,而且还对手工制作技巧、劳动生产方法、社会职业种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训练中,在他们手中已经做出了礼品袋4000个,绢花20000朵,彩珠工艺品100余件。
缺少专业机构,师资能力不足
  虽然让一部分智力残疾人过的好起来,但现实也存在很多难题。眼下,威海市智力残疾人托养与训练业务由两大功能区组成,一部分为生活区,另一部分为训练区,现有的场地并不能满足需要,许多训练项目无法正常开展,而且,还有很多尚未纳入托养训练的3-4级适龄智力残疾人无法要求同等托养服务。 
  威海市的残疾人托养训练项目是依托威海市残联直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起来的,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托养机构。现在中心的工作人员中,编制在册几人的都是从威海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借调来的,其他人员并未接受专业教育和培训,无法胜任托养训练工作,许多训练课目只能放弃,师资力量紧缺。 
离愿托尽托、应养尽养还很远
  据统计,目前,威海市需要托养与训练的残疾人共有49410名,其中,智力残疾人9027名,精神残疾人10735名,其他重度残疾人29648名。现在,威海市接受托养与训练的3-4级智力残疾人总量只有80名左右,不足全市3-4级智力残疾人总量的20%。特别是县级尚未开展残疾人托养和训练,导致供求比例严重失调。
  眼下,全国残疾人托养工作尚无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规范要求,威海市开展的残疾人托养与训练仅仅是个开端,还有很多残疾人需要人们的关怀和帮助,今后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