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书育人不走寻常路
新教育带来新成绩
  • 2011年12月30日  作者:
  • 【PDF版】
  学校聘请的外教与学生在做游戏中学知识。
  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行将过去的一年,在潍坊,老师们温润如玉,默默奉献,用善行善举感动着他人;教育部门勇于担当,以改革惠泽着民众。
  一说到素质教育,人们总觉得是个“老大难”话题。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家庭、社会缺乏理解,成绩单、升学率仍然是“硬道理”。多年来,当全国义务教育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时,潍坊“十年磨一剑”的默默行动却成效凸显,并最终扛起全国试点的旗帜。2011年,国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市、“校安工程”、“班班通”、学前教育助学券、学前教育助学金等政策,在潍坊教育一系列的改动下,潍坊教育越来越受全国瞩目。
本报记者 秦国玲
  课堂安全化现代化

  “这是我们原来的教室吗,怎么这么漂亮了?”今年新学期开学,潍坊十中初一到初三的24个班级近1200名学生,全部搬入了刚刚维修加固完的连体教学楼行知楼、播慧楼。学生上课除了更加安全外,原有的黑板全部拆除迎来电子白板教学的新型课堂模式。
  “校安工程”加固完成后,教学楼就能抗8级地震,从2009年至今年7月,潍坊市加固新建校舍540多万平方米
  今年初,潍坊市把“班班通”工程列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市今年累计投资2.1亿元,新购置教学用机2万台,配备“班班通”教室20131个。比国家“2010-2020”教育发展规划目标提前9年,比省教育厅规定的率先完成时间提前3年。

学前教育有了助学金

  2011年,潍坊市将“新建和改扩建500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列入为群众办好的10件实事之首。截止目前,全市2011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6处,新增幼儿园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幼儿园建设数量、面积均居全省首位,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学前教育资助对地方政府而言,并不是非做不可的分内之事,但因关呼百姓民生,此事便列入到潍坊规划当中。今年春季开始,潍坊市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对低保家庭儿童、孤残儿童实施免费入园全面推行“学前教育助学券”。2011年秋季起,设立学前教育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园儿童,将覆盖普惠性幼儿园孩子总数的10%,全市共有20111名在园幼儿收到资助。学前教育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钱数并不很多,但对还不富裕的百姓来说,足可额手称庆了。
  目前潍坊已建立覆盖学前教育、高校、中职院校、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 

让督导真正“硬”起来

  潍坊对教师队伍的考核、打磨从未停止过,全市今年已完成新教师招聘1754名,其中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384名。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等同步推进。 
  为强化教育督导机构的功能,潍坊将全市4000余家学校和办学机构,划分为11个市级督学责任区和145个县级督学责任区。
  在此基础上,潍坊市引入市场机制,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潍坊市创新教育管理评估中心”,组织部分已离职的教育专家、学校校长、督导专家、教研能手及学校管理人才,成立了“潍坊教育督导巡视团”。市教育局每年拿出专项经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学校办学行为的裁判权、监督权“承包”给第三方“中介”机构,在教育督导领域开了一个先例。

新教育新成绩

  教育结果要以教学成果来检验,学生是教育成果最直接的展示,也是最能评价教育体系的标准,改变以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教学成果,既要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全科发展,也要保证学生学习和其他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科学发展。
  为了让“特殊人才”脱颖而出,从2010年起,潍坊市推出“招生新政”:在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进行特殊才能学生培养试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初中毕业生可以通过推荐录取的方式,直接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不少有个性,有特色的偏科学生得以顺利升入高中。
  10月11日,“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资格初审通过名单。潍坊市4所学校榜上有名,分别是寿光一中、潍坊一中、高密一中、昌邑一中。占全省四分之一。10月24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2年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中学名单,寿光一中和安丘一中两校入围。
  11月15日—16日,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市坊子区教育局“建立城乡学校教育联盟的创新实践”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
  不图华而不实的浮华政绩,专注于实实在在的百姓民生,教育惠民,其情可嘉,其法可效,其政可表。相信不远的将来,潍坊市一定会成为人才强市。看着潍坊学校的优美环境,健全的设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并且愿意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会健康、快乐的成为社会的人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