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礼赞——读《黄土地》有感
  • 2012年0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罗婧姝
  起伏的沟壑,飞扬的黄土,萧疏的草木,与我都太过熟悉。山西,陕西,一带黄河分割而天然为界的两个省,历来都有太多的相似。一样朝天不羁的唢呐声,一样针线细密的鞋垫,一样憨厚寡言的人们,就像这高原的黄土一般厚重稳健。
  可是,正如张艺谋和陈凯歌再也拍不出沉淀历史的《黄土地》一样,乡土文化正在流失。小时候,家里总是不缺当年打下的粮食。每到秋末,糕面、莜面都会由三舅开着三轮车送到家里。三舅总是挥着汗说知道可以买,但是自己打的粮有味道。而今,很久没有吃到过了。村里开起了白灰窑,三舅便适时地开饭馆供工人吃饭,生意兴隆。可是村里的人们却再也看不到璀璨的星星和深邃的天空,烟尘笼罩并取代了一切。后来,为了绿色环保,白灰窑被关停了。天空又蓝了,可是三舅却失业了。继续种地?拿不起镰刀弯不下腰,再也回不去了。农民不再种地,土地寂寞了。
  和我一样的表哥表姐,为了孩子上学和生活搬到了县里。她们一样上网聊天,一样逛街购物,从而完成了由农民到城镇居民的完美蜕变。我知道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可是农村的土地荒芜了,农村的学校因为没有学生关门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姥姥戴着老花镜固执地纳着花鸟的衬底,成为后辈曾是农民的唯一见证。农村在破败和消灭,不知道算不算进步。
  如果城镇化还只是我周围的事情,那么方言和普通话的激烈碰撞则发生的更为直接与切肤。越来越通行的普通话,方言成为“土”的代名词。“山药蛋派”别人可以问我是什么意思,但山西人却没有问的资格。山西人不会说山西话不是值得骄傲的事。即使普通话再流利无瑕。乡音是与故乡的自然联系,是那个称为家乡的地方最珍贵的馈赠。听到剧中几个颇为相近的方言,令我很是惊讶和亲切。那就是方言给予的认同感。
  安塞腰鼓——那样铺天盖地的鼓声,卷起的黄土,奔放的汉子,唯有黄土高原才能孕育这样的霸气和生机。那对土地的眷恋积淀迸发的力,足以撼动人心。一旦摆上舞台,打上灯光,再卖力的舞动都只是表演。所以艺术真正的生命力蕴含于民间。
  现在的社会,人心太浮。科技越发展,人就越背离土地。向下的对土地的敬畏没有了,向上的攀附便失去了根基。于是无法避免的生出浮躁和急功近利。人,应该面朝土地,多一点宽厚和质朴,少一些计较和功利。和谐从来不该是一个大而空洞的概念,它依靠每颗人心。
  《黄土地》一部也许太过久远的电影,洗尽铅华。技术更迭,真正留存而成为经典的作品取决于它的内涵。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亮丽斑斓的场景,也不搞特技和穿越。简单的人物剧情,却直指人心,暗淡了当前许多的大片。电影除了娱乐,还担负着这引导价值的作用,有责任感的电影人理应站在高点。单纯为了吸引眼球,动机未免太过“单纯”。
  翠巧,憨憨,知道他们命运的不幸多半是时代给予的。而今,少了许多桎梏,更应该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珍惜当下,感恩时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