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
|
|
□钟倩 近日,甸柳一居居委会主任陈叶翠拉着记者在社区转了一天,这里的社区俱乐部是拆迁楼拾掇出来的,每月的电费都是居民平摊,虽然条件简陋,但居民锻炼得热火朝天。陈主任表示,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唱唱歌跳跳舞,而是社区解决自身各种问题的办法和手段。 对于百姓来说,“重视文化”就要从家门口的社区文化场所说起。如今,市区很多社区都有了俱乐部、图书馆、健身器材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使用率较低。 在笔者看来,社区文化建设差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创新思想,无论是现在没有活动场所的社区,还是已经具备完善设施的社区。 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是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和发展,还能加强邻里关系,为居民情感沟通提供交流的平台。所以说,社区文化场所亟须得到充分利用和建设。笔者认为,不妨从两个方面下手,第一,由政府拨款兴建社区文化场所,同时,还要得到行业的支持,比如驻地单位,进行资源最大化整合;第二,社区文化活动项目要“接地气”,即形式多样,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准绳,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并在活动项目、活动时间上进行灵活调整,比如,报刊和书籍及时更新,打造一些年轻人喜欢的项目,利用周末、放假时间开展一些活动。 社会学者熊培云说过,衡量一座城市的舒适度,要看文化建设和底层生活的情况,可见,社区文化场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社区文化场所绽放出绚丽而文明的花朵,离不开政府部门给力,更需要官智与民智的上下对流,在管理和建设中多一些创新思想,多一些大胆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