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数沿街单位拒人“方便” |
市民呼吁对沿街单位开放厕所作出细化规定 | |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
|
 | 在泉城广场附近,一公厕深藏在巷子里。见习记者 宋立山 摄 |
|
见习记者 宋立山 本报记者 马云云 实习生 姜东林 王文娇 在“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中,许多市民反映市区内的公厕数量较少,而且大多位置偏僻难以寻找,建议将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厕所对外开放,这样既可以节省另建公厕的成本,又可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沿街单位是否允许路人入内如厕呢?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调查>> 走访20家单位,10家明确不让进 “对不起,我们单位有规定,外来人员不能随便进去。”在历山路上一家事业单位门口,执勤保安刘师傅拒绝了记者进入院内借用洗手间的请求。记者再三表示,周边多是一些没有厕所的小商铺,实在找不到其他地方,能否通融一下,上完厕所马上出来。但刘师傅态度非常坚决,“我们都是干活的,必须严格遵守规定,随便把你放进去,一旦被领导发现了,往轻里说得批评我,严重的话还会扣我工资呢!” 在文化路上的一家事业单位门口,记者称内急、实在出于无奈,保安人员才勉强同意记者进去,同时反复叮嘱,“快去快回,千万别在里面逗留,不要到处乱瞅,完事了就快点出来,尽量不要让别人看见。” 记者随后探访了20家沿街机关事业单位,全部都有来客登记制度,其中10家单位比较严格,坚决不允许借用厕所,剩下10家单位原则上不允许借用,但是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通融,“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确实急着上厕所,也不会死卡规定。” 对于为什么不能进去,山大路上一家机关单位的保安人员说,这里是公务人员办公的地方,如果允许外来人员随便进出,会扰乱办公环境。“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因为一些纠纷,经常会有一些涉事市民过来讨说法,如果没有进入管制,那还不乱套了。” 经十路上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则称“主要出于单位和员工的财产安全考虑”。他说,从一开始就实行来访登记制度,不过门卫大都是走走过场,进来上厕所的人不少。直到前不久,有几个办公室同时丢了电脑和一些其他贵重物品,单位才要求严格实行门禁制度,到访的客人必须打电话向相关科室确认以后,才能获准进入。 市民建议>> 沿街机关单位厕所应对公众开放 “有时候逛个街突然想上厕所,满街找不到,有厕所的单位也不让进。”年过七旬的刘先生住在山大路某小区,平常喜欢出来遛弯儿,人一上年纪如厕比较频繁,最害怕的就是找不到厕所。很多地方走1公里路也不见一个公厕,或者公厕的位置比较偏僻,藏在小街小巷里,没有醒目的指示牌,要不是常来常往根本找不到。 据了解,自2008年省城509座固定公厕免费使用之后,公厕的数量不断减少,整个市区目前只有400座左右,相对于市区面积,公厕分布比较稀疏。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济南市建城区公厕缺口1000多座。以泉城路为例,许多大型商场集聚于此,逛街的人非常多,但是可供使用的公厕却寥寥无几,仅有的公厕也深藏于小巷子里,条件比较差,又不容易找。 “能不能将沿街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厕所向公众开放?”逛街时经常为找厕所犯愁的市民霍先生认为,城市规划不太可能因为公厕做出很大改变,而且新建公厕需要的空间和成本都比较大,一些沿街的单位职工并不多,厕所倒是不少,几乎每层楼上都有,不如让这些单位将内部的厕所对外开放,省钱又省事儿,还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直在呼吁此事的市民崔女士说:“尤其是机关和事业单位,本来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别说小小的厕所,整个办公大楼都是靠纳税人的税建起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009年8月,济南市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等部门曾联合开展机关院落、窗口单位和社区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同时倡导各单位厕所对外开放,满足公众需要。 □相关链接 温州200余家单位 加入开放公厕行列 据悉,2011年2月份,浙江省温州市首批共有包括城管与执法局在内的100家沿街(含小巷)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单位公厕免费对公众开放。截至2011年7月,已经有234家沿街单位加入开放公厕的行列。 按照温州市相关规定,开放公厕的单位不得向公众收费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不得随意停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所在单位对外办公(服务)时间。单位自行组织管理,做好日常卫生保洁和设施维护工作,并自觉接受属地城管与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外开放的沿街单位厕所须设置醒目标志和指示牌。 据介绍,下一步温州市将逐步开放所有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保密机关、学校、幼儿园等特殊单位除外)的公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