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牟平一中走班教学探营——
学生自己选老师选科目这里的高中看着像大学
文/片本报记者李楠楠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高一B层次1班,物理教师李伟在对学生针对性辅导。
  无固定教室,无固定班级成员,学生根据学习程度和兴趣选课……这就是“走班制”。尽管备受争议,但牟平一中走班教学已经开展了3年,从最开始的数学和英语扩展到高中全部课程。走班制教学到底咋样?记者近日到牟平一中进行了探访。

自己选老师选课程,上一节课换一个教室 
  高二(9)班的于迎水走班已经一年了。从高一开始,老师就告诉他们,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必修课程按照学生各个科目的基础,分层次上课。即入学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加上中考的成绩,对全部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同时设定一个分数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其余各科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调整两次,可以自由流动,保证学生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层面学习。
  于迎水的语文、数学成绩不错,经过考核选择了语文A、数学A。最后又通过比较和选择,于迎水拿到了新学期的必修课的课程表:
语文A1、数学A2、英语B1、历史B2、地理C1、政治C2、生物A1、物理A2、化学B1。
  就这样,于迎水每天辗转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其他同学也像他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课程表。有的同学像读大学一样,上一节课换一个教室,体验着与众不同的学习模式。 
  记者来到高一(33班)同样也是高一B1班,学生们都说很喜欢走班上课。“上选修课的感觉,像是提前上大学。艺术选修,我选了动漫,我们班其他同学还选了音乐欣赏、形体礼仪、书法、剪纸什么的,喜欢什么就可以选什么。”一位学生说。  ABC三个层次都上过的高三(13)班的李晶同学认为,学习不是为“面子”,而是要学得“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当然,三种层次也是三种心理体验:毕竟大家对C班的学生有些看法,为什么不努力学习?每当跨进C班教室,内心的滋味不好受,很想冲出去。在B班,心态比较平稳,但容易随大流,一旦松懈就落后。在A班是一种荣誉,付出比较多,“感受也很好”。  

一个行政班有27个课代表,老师备课要分层次  
  走班制教学,既有行政班级也有教学班级,老师的工作量明显加大,除了完成日常工作量外,还要承担走班教学计划。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要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这一点牟平一中高二班主任曲延强深有体会。
  牟平一中高二级部现有行政班级42个,分为3个学区,每个学区14个班级,然后按照A、B、C三个层次分成12个教学班级。所以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教学班里,由不同的老师授课,行政班班主任和授课老师交流起来也有难度。另外每科都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一个课代表,共九科,班上要有27个课代表,收发作业也是个问题。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喜欢研究计算机的曲延强发明了一套学生网上评价系统,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在线交流,一下子把关系理顺了。后来学校在每个楼层都留了一个专门的屋子,学生只要把作业集中放在那里,由老师来收,作业收发问题迎刃而解。 
  记者了解到,不少跨层次教学的老师每上一节课都要备两份教案,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矫正。虽然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使教学更有了针对性。课堂训练及课后练习设计都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矫正指导时也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业水平到学习品质都得到提高和完善。
  教师刘玉强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选修模块的教学和以前的教学完全不一样。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了激情。很多模块对老师来说都是新的概念,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和学生一起成长。”
级部划分学区,一个学生有三个班主任 
  在实行走班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关于教室短缺问题,牟平一中高一级部第三学区主任曲培波介绍说,学校专门按照走班制教学建立了新校区,然后划分上下学区,实行交叉上课。
  同时优选各学区负责人、各学科年级组长、ABC各层次负责人,学校领导对他们推门听课,在包组教研、常规检查评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工,从而使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机相联,忙而不乱。推行全员全程管理,构建全方位校园管理网络,使全体教职员人人成为教育者,个个都当管理人。 
  在牟平一中,如果问学生:“你的班主任是谁?”他会反问你:“我有三个班主任,你说的是哪一个?”原来,每个同学既有行政班的班主任,还有教学班班主任,还有小学区主任。 
  另外,牟平一中为配合走班管理,设立教学班班主任,成立教学班班委会,安排固定座次,对走班学生实行分组管理,学生平时到自己所属层次的教学班上课,自习课和班级活动则回到行政班,形成动态教学班、固态行政班的双轨制教学管理模式。到了高二,细分管理单元,将每个学区分成上下两个小学区,每个小学区编成6个教学班,走班范围进一步缩小,彻底解决了走班秩序与学生管理问题。
2011年高考取得突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牟平一中一直都是牟平区首屈一指的“好学校”,学校现有10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多人。一位学生家长说:“我把孩子送进来读书,就是看中学校的升学率高。”而农村生源占一大半的牟平一中,广大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能考什么样的大学更为关注。 
  第一批走班制教学的2008级学生在2011年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据不完全了解,2011年高考2008级单科C层次的学生中,考上本科的达100多人,像孙雨禾同学物理长期在C层次,经过努力,高考考上了东南大学。
  “这些同学三年来面临着偏科严重,学科发展极不平衡的困难,但最后高考能够成功,说明了我们三年来坚持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狠抓互动高效课堂建设,方向是正确的。”校长曲延涛说,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初中老师对学习基础差,学科发展极不平衡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连称是创造奇迹,这是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最好评价。2011年3月4日,牟平一中“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成为山东省“十一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采访中,牟平一中的校领导对高考成绩保持低调,他们更愿意将其归功于“走班制”这项课改实验。有老师说,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忐忑的心终于放心了,可以回去睡个好觉了,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而校领导更是高兴地请所有高三老师吃了一顿饭,庆祝努力取得了成功。
□校长谈“走班”: “自助套餐”取代“批量生产” 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难题
  自2008年起,牟平一中开始在全面实行“走班制”工作。“走班”即根据学生每门学科的基础状况、智力水平将其安排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在校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固定班级的成员,又是流动教学班的成员。
  “走班是形式,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分层教学。”牟平一中副校长姜超介绍说,学生A科成绩不好不能代表B科、C科成绩不好,只有将不同层面的学生集中到不同层次的班级,班级整体水平均衡了,老师才好有针对性地从事教学。
  作为烟台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中学,牟平一中校长曲延涛形象而又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走班制“的实质:“个性化时代使学校不再是用‘克隆’的方法‘批量生产标准件’的地方,必须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成为‘自助式套餐’,‘走班’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目前学校还在进一步实验,逐步改变仅以几次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将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创新能力等评价信息纳入学习成绩,使层次划分更加精细化。使学生明确,不论在哪个层面学习,都能取得优异成绩,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同时,学校还逐渐完善网络评估系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老师谈“走班”: 升学率是一个重要标准  谁也不能拿学生前途开玩笑
  采访中,一些学生家长谈起“走班制”,大多津津乐道于它带来的考试成绩的提升。同时记者注意到相比于牟平一中新校热闹的走班现场,处于市中心老校区的高三年级要冷清得多,“高三也走班,主要是一些选修模块的走班。”副校长孙国强说。
  “在教学上,以前都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现在讲课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位一线教师说,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现行的高考制度。迫于高考的压力,“高考就像我们头顶上悬着的剑,社会还是要看升学率的。”看来高考还是一个重要标准,如果高考通不过,那走班教学还能走下去吗?
  牟平一中一位班主任有个形象的比喻:“小毛驴磨面,高考是一个大磨盘,无论是用鞭子敲打小毛驴还是在小毛驴前挂一根香蕉或萝卜诱导前进,最终还是围着磨盘转。”在此背景下,牟平一中“走班制”究竟是传统应试意义上的成功,还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呢?
  对此,牟平一中副校长姜超认为,高考确实是重要的标准,但不是最终的标准。最大的标准是学生的全面成长,这需要时间来证明。而考试成绩和素质教育也是可以兼顾的,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并不等于不追求升学率,素质教育并不是以学生成绩的降低为代价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