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17地市-论坛-播客 -微博-拍客-网上报料-泉城资讯-晚报电子版-晚报数字报-生活日报-鲁南商报-邮箱-小记者-专题-图片-书画
 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孤残儿“回家”
家庭寄养给“爸妈们”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吴献珍在陪孩子玩耍。
  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基地。
文/片 本报记者 李涛
  2005年,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在安丘市大盛镇东田庄村设立孤残儿童寄养基地。此后,该村先后寄养过50多名孤残儿童。
  目前尚有11名孤残儿,分别寄养在5个家庭里。
  淳朴的村民们用爱心和责任给予了这50多名孤残儿童无私的爱,让他们有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许多家人,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而这50多名孤残儿童,也给这个村落的居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与人生感悟。
  简单的理由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前行,刚进入村庄,一户农家院院门口镶嵌着一块写有“慈心善举亲情奉献”的牌子,落款是潍坊市儿童福利院。迈进大门,迎面跑出来四个小孩,在院子里嬉戏。
  今年46岁的户主人赵宝金是安丘市大盛镇东田庄村一位普通的村民,从2005年到现在,他与妻子吴献珍已寄养过六名孤残儿童,目前家里还有三名孤残儿童:5岁的方健北、方健盛和7岁的华宇运。
  1月1日元旦,恰逢腊月初八娄家庄大集,吴献珍去赶集了,赵宝金与14岁的儿子赵鹏飞在家照看三名寄养孤残儿童。三个小家伙在卧室和客厅之间来回穿梭,总想碰触客厅内用来生炉子的铲子。怕烫伤孩子,赵宝金在一边不断地提醒着小孩别碰炉灶。一会儿方健北喊渴了,赵宝金就倒上一杯热水,用两个杯子倒换一会,等水温正好时再端给孩子喝。
  上午十点左右,吴献珍赶集回来,三个小家伙一涌而出,抱着吴献珍的大腿喊妈妈。吴献珍放下手中的物品,一一与孩子拥抱,用手轻轻抚摸他们的脑袋。
  说起寄养孤残儿童的初衷,这位朴实的农民嘿嘿地笑了起来。
  “哪有什么想法啊,当时俺四婶在福利院工作,一次回家召集大家商量说要寄养孤残儿童,考虑到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一个孩子也是养,多几个孩子同样也是养,感觉是个挺好的事情就答应了。”
  为了一个简单的应承,赵宝金与妻子就坚持了七年,任劳任怨,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孤残儿童。
  “每天出门回家,孩子都会围上来喊爸爸妈妈,心里感觉特别暖和。”吴献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让赵宝金记忆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一次他帮邻居家卖姜,晚上回家时已八点多,也没有吃饭。赵宝金回家后就坐到沙发上休息,尚不能说话的方健北从卧室里跑出来拉着赵宝金的手,一只手指着炉灶上的锅,意思是让赵宝金赶紧吃饭,这一幕让赵宝金心里热乎乎的,感觉没白养活这些孩子。

没那么容易

  在赵宝金家客厅的东墙上挂着一本康复计划书,里面记载着寄养儿童的姓名、出生年月、身体情况,还有康复目标和要求。孤残儿童寄养,不仅仅是简单地穿衣喂饭,肩负更多的是帮助他们康复、健康成长。
  7岁多的华宇运被抱来时仅六个月大,先天性双脚缺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穿鞋,赵宝金夫妇就照着他脚部的形状给他做圆形的鞋子,这几年做了多少双已经记不清了。为了让华宇运能够正常行走,赵宝金夫妇用三轮车拉着华宇运外出锻炼,架着华宇运的胳膊锻炼其站立、行走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华宇运行走自如。
  方健北刚来时不能坐,手也拿不住东西,吴献珍就专门训练他这些方面。要训练孩子正确坐姿、训练双手抓握能力,还要进行进行头部控制能力训练,同时多给孩子创造运动机会,如翻身、坐起、拿玩具等。
  由于多数孤残儿童被抱来时不足一岁,吴献珍每天都要给小孩喂奶粉、饼干,清理屎尿,一晚上起来个三四次再经常不过。有时遇见个感冒、发烧,吴献珍和丈夫就得轮流照看。
  吴献珍照顾3个残疾孩子,每天洗衣做饭忙得团团转,平常家里的农活靠丈夫一个人干,但丈夫赵宝金一句怨言都没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孤残儿身上,
  对自己亲生儿子的关照减少,吴献珍却笑了笑说,他现在长大了,一些事自己就能处理了。
  上初中的儿子赵鹏飞也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没有一丝抱怨,对待三个孤残儿就像亲弟弟一样。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他就会陪着弟弟们玩,教他们学写字。还请邻居家的小孩过来跟他们一起玩耍。
  如今,三个小家伙早已适应赵宝金一家的生活。天冷了,爱心人士送来衣服,但吴献珍还是给三个孩子做了可身的棉袄棉裤,吴献珍说自己照着他们的身材做的衣服,穿在身上更暖和贴身。
  “说实在的,抚养这些孩子很辛苦;比自己亲生的还要操心,自己的孩子打两下无所谓,养的孩子不能打骂,外人看见了就会议论你不拿人家的孩子当孩子。”赵宝金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顿了顿说,有时候特别累,也想放弃,但一看小孩怪疼人的,就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自己的孩子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而且身体上都有某方面的残缺,单独让其在家大人也不放心。赶集或外出走亲戚,赵宝金和吴献珍就会将三个小孩都带上。为此,也发生了很多“误会”。
  吴献珍称,很多初次到他们家的人都很惊讶他们家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吴献珍只好慢慢给大家解释。一次,吴献珍一家去姐姐家串门,村里人看见吴献珍带着四个小孩,偷偷地跟吴献珍的三姐说“你妹妹家的孩子真密。”过春节时,家里所有长辈都会给孩子压岁钱,从不把他们当外人看待。
  说到此,在东田庄村还有一段佳话。今年56岁的赵星增2005年时寄养过一个小孩方伟涛,由于自己的孩子都已成家,赵兴增夫妇对小孩格外上心,很多事都由着小孩的性子。赶集、串门走亲戚都会带着,很多时候就让小孩跟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
  一次,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下来检查,发现方伟涛的脸特别红,以为是家长没照顾好,小孩生病了,就调查这件事。结果发现,小孩非但没生病,身体还非常健康。原来,赵星增经常带着方伟涛赶集,方伟涛经常跟村里的孩子在村里追逐嬉戏,把脸给冻红了。
  赵星增说,儿女都已成家,老两口在家也没事,看着村民寄养儿童感觉很好,就申请寄养。从2005年至今,赵星增已经寄养了四个孤残儿童。如今,已有三个孩子被人接走收养,只有7岁的唐人宝还寄养在家里。赵星增每天都搂着唐人宝睡觉。
  寄养一个孤残儿童,福利院每个月会拨付460元的费用。而如今,在大盛镇外出打工,一天就能赚个上百元。对此,也有很多人对赵宝金、赵星增等的作为不理解,认为他们的举措太傻。
 “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我就想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带,补偿他们失去的父母关爱和家庭带来的温暖。”

最是伤别离

  寄养与收养不一样,每个被寄养的孩子最终都面临着与家长分离的问题。有的孩子在寄养期间,福利院帮他们找到了收养家庭,他们就不得不离开寄养家庭;有个别寄养家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认养任务,孩子就不得不被领回儿童福利院。而每一次分离的场景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意接受的。
  赵宝金与吴献珍夫妇从2005年至今已寄养过六个小孩,其中有三个小孩已经被人收养。提起三个小孩被带走的那一幕,吴献珍和赵宝金看了看挂在墙壁上的“全家福”,眼睛中有泪水在打转,话语中掺杂了丝丝哭腔。
  “孩子不足六个月就抱来了,一直当自己亲生的养,每天都围在身边喊爸爸妈妈,突然间被接走,心里空落落的,一时半会缓不过来”吴献珍说。“有时候也特别想去看看那些孩子,做梦都想,但有规定不允许看望。”吴献珍话语中充满了点滴无奈。
  赵宝金的母亲时常过来帮忙照看小孩,跟小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第一个小孩被接走后,赵宝金的母亲生活黯淡了很长时间,后来再有小孩被接走,大家都瞒着老人不告诉她,怕老人家伤心。
  赵星增至今还记得送走方伟涛的那一幕:孩子紧紧抓着车门不愿上车离去,不住地哭泣,那种哭声给人一种撕心裂肺的悲痛,在场很多人都落下了眼泪。
  后来没办法,赵星增只好抱着方伟涛一起去福利院,一路上爷两个哭得一塌糊涂,眼睛都哭肿了。忍不住对孩子的思念,赵星增想尽各种办法托人要来了方伟涛与其外国父母的照片。如今,赵星增每每想念方伟涛时,都会拿出照片看上一段时间。
  离别最伤人。每每看到那些泪水,村支书赵连军深有感触。家庭寄养只是一种临时的家长与子女关系,不是监护责任的真正转移。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儿童福利院方面处理起来就特别棘手;每次福利院来接孩子都会事先通知村委,很多时候大家都不去现场,不是不愿意,是实在不忍心。
  潍坊市儿童福利院自2005年在村里设立孤残儿童寄养基地,到现在一共寄养过50多个孤残儿童,目前尚有11个孤残儿,分别寄养在5个家庭。最多的时候,村里有13户人家寄养着30多个孤残儿童。而如今,很多家庭因经济或个人身体原因,更多的家庭因为难以接受最后的分离,已经不再寄养孤残儿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