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
|
 | 在河口区近海,一艘渔船正在捕鱼。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
|
本报1月5日讯(见习记者 杨琼 记者 段学虎) 4日,记者从黄河口管理局了解到,受入冬以来气温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黄河东营段至今未出现淌凌情况,截至目前,较去年淌凌同期已经晚了30天,封河时间也较去年延迟了15天。 4日,记者来到黄河口管理局,防汛办公室郭主任表示,现在黄河的平均气温为-5℃~-6℃,与往年同期相比较高,加之受秋汛洪水影响,2011年小浪底水库蓄水偏多。近日,利津站流量达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为近十几年所罕见。“由于气温高且黄河上游来水量大、径流量大,使小浪底水库蓄水下泄,从而使今年流至黄河下游的水量大,到目前为止,黄河还没有淌凌。”郭主任说,“进入12月份就是黄河凌汛期,由于今年较为特殊的天气和水量大情况,到目前还没有流凌,而去年12月5日淌凌,21日封河。” 据了解,东营市现在有浮桥7座、公路桥3座、铁路桥1座,由于浮桥、公路桥、铁路桥能拦冰阻水,加之今年流量较大,在淌凌期、开河期可能造成封河、局部冰塞、滩区漫滩等后果,黄河口管理局积极与德大铁路施工项目部制定了防凌预案,与浮桥管理部门协调,制定了浮桥拆除预案,一旦淌凌,确保迅速拆除到位,保障河道畅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