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助站夜寻街头流浪人员 |
为乞讨者送去棉衣棉被和食品等物品 | |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文/片 本报记者 孔红星
-
【PDF版】
|
|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为避免街头流浪人员受冻,滕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加大街头救助的力度。由于流浪人员白天居无定处,救助站工作人员在晚上更加便于寻找到他们可能性大。4日晚上,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到街头救助乞讨流浪在外的人员。记者了解到,部分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宁愿在外,也不愿意到救助站过夜御寒。在接受救助的人员中,很多是“常客”。 多数流浪者不愿去救助站 4日晚上7点左右,记者跟随滕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携带棉衣棉被和食品等御寒物品,在街头寻找流浪乞讨和露宿街头的人员,准备救助他们。在荆河中路一家银行门口,工作人员注意到两位老人蜷缩在路边,身边放着装满物品的尼龙布袋。下车后,为了弄清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就上前打听两位老人的情况。“你们怎么不回家?在这个地方休息多冷啊?”滕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华伟等人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后,向他们询问道。 记者与他们交谈得知,两位老人都是临沂苍山县人,孩子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便约在一起外出靠捡拾废品为生,经常露宿街头。今天,他们刚刚来到这里就随便找个地方过夜。 考虑到他们的情况,救助站副站长宋晓兰让他们到救助站过夜,并表示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可是,不论如何劝说,两位老人坚持在外露宿。“这是一点面包和方便面,还有两件棉大衣,晚上可以御寒保暖。”救助站站长张雷和其他工作人员将东西送给了他们,两位老人连忙感谢。 在救助巡查中,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不在少数。工作人员在塔寺街巡查时,发现一男子蹲在路边垃圾箱旁边吃捡拾来的食物,他看到有人走近后,惊恐地站起来准备离去。“我们是给你来送吃的,请不要害怕。”工作人员说。男子确定对自己没有伤害后,便站在原地不动。记者注意到,此人年龄在20岁左右,身上穿着多件单衣,有很长时间未洗刷的样子。交谈时,该青年自称姓王,老家是河北省的,来这个地方一年多了。可周边邻居告诉救助站工作人员,他们以前并没有发现这名青年在附近流浪。最初,该男子并不愿接受救助,工作人员提出到他所住的地方看看,却他抱着刚刚送给他的棉衣和食物很快跑远了。 “平时救助中,也有类似的流浪人员,不愿意到救助站,工作人员只有看情况,分发给他们食物和棉衣棉被。”张雷介绍,这样也是目前相对比较合适的救助方式。 救助流浪者白天经常扑空 记者采访中得知,很多流浪者大都有自己的固定休息地点,但白天一般在街头流浪乞讨。救助人员白天巡查时即使发现流浪人员堆放物品的居住点,但因找不到当事人,根本无法开展救助,于是选择晚上再次探访,但有时候也会扑空。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杏坛路与塔寺街交叉路口,注意到其中一个门头房旁边堆放了草苫和少许铺盖。“这是白天巡查时发现的一个流浪人员住宿点,但多次来送温暖时却找不到人。”宋晓兰说,看样子现在又遇不到了。 “那个人刚才还在附近,可能又出去溜达了。”附近摆设摊点的张先生说:“这个流浪人员年龄在50岁左右,精神时好时坏,从来不乱拿别人的东西。很多好心人经常给他送吃的,有时也会给他衣服穿。”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四处寻找无果后,本打算把棉衣棉被放在休息点,可又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决定再找时间来给探望他。 救助车辆经过永昌路时,来到路边的一个废弃机井房内。准备靠近查看流浪人员是否回来时,一只小狗叫了起来。“看样子,住在这里的流浪人员回来了。”工作人员议论着。借助灯光,记者注意到机井门口有火烤熏黑的痕迹,而向机井房内观察发现,一个人躺在杂物堆里面,刚才的那只小狗趴在他的旁边。 听到有人来到,机井房内的男子走了出来,呆滞地站着。工作人员让他去救助站,而该男子一句话不说,还是站在原地。“这是送给你的棉衣被和食物,多注意保暖。”张雷等工作人员把物品递给了该男子,并交代了一些事情。 被救助的流浪者,很多是“常客” 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北辛路寻找流浪人员时,顺路到北辛街道后屯村看望了今年76岁的 先生和他的闺女。“天冷了,我们过来给你们送点衣服和棉被。”工作人员敲开门后,对 先生说。记者了解到, 先生以前靠乞讨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点,目前暂住在好心人提供的空闲房子中。由于没有收入, 先生年龄越来越大,女儿不能自理,加上身体不是很好,现在很少外出乞讨流浪。 先生接过棉大衣后,赶紧披在身上,连忙感谢,并说“真暖和”,他的女儿也穿上了刚送来的棉衣。 晚上9点左右,记者跟着工作人员来到救助站,见到了下午刚刚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杜孝利和残疾人王强(化名)。据了解,杜孝利是木石镇人,因精神时好时坏,从家中跑出来后常年在外流浪乞讨。前几年,杜孝利多次在北京、济南、兖州和南方的多个城市乞讨,被当地救助站救助后送到滕州市,或者滕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赶赴外地将他接回来。“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去外地的次数少多了,在滕州流浪的时间较多。”工作人员华伟说,他有时饿了就来救助站要吃的,但一般吃完就走。“今天早晨,看着他在安居小区附近流浪,于是把他先接到救助站,准备送回家。” 记者了解到杜孝利不犯病的时候,自己打扮起来,和别人交谈都很正常,但发病时不穿衣服不让人管。有一年夏天,杜孝利赤身街头流浪,4个救助站工作人员帮他穿衣服时都被抓破胳膊。“你看院子放的那件棉衣,下午给他穿上后又被扔在一边了。”张雷告诉记者。 在救助站,杜孝利和王强两人靠着电热器取暖,有说有笑。说起王强,工作人员介绍,因家中无人照料,他经常出来流浪乞讨。“今天下午,工作人员在西汽车站附近巡查时发现了他,先把他接到救助站,也准备送回家中。”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因种种原因,被救助站工作人员送回家中又多次离家外出流浪。工作人员只有按照规定正常救助,他们也就成了救助站的“常客”。 张雷告诉记者,马上到春节了,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做好平时救助工作的同时,加大道路巡查街头乞讨人员的力度,他们可以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也可接受棉衣绵被和食品救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