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车之争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 2012年01月18日  作者:
  • 【PDF版】
  关于校车的争论虽然看似激烈,但是未必要做非此即彼的选择,也不应以多数人的意见淹没少数人的声音,只有结合本地实际,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去权衡利弊,或许才能为校车发展打开一个良性的路子。

  □本报评论员 龚海

  据报道,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已经结束,“截至2012年1月11日,共有2818人次通过网络、信函提出7030条意见。”这众多意见中,存在很多争议。
  一方面,有人希望通过借鉴美国成熟的校车文化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校车制度,但美国校车文化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其经验无法直接复制,中国的校车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有人质疑之前在农村迅速推进的撤校并校,损害了学生就近入学的权利,长途上学再加上校车运营的不规范,才导致学生的交通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他们呼吁在校车没有到位前保证学生就近入学,以便从源头上保证学生的安全。他们甚至觉得再安全的校车、再规范的校车制度也会有安全漏洞,最后的结论就是:放弃校车,有买校车养校车的钱不如在农村建几所好学校。
  尽管如此,校车的规范化、法制化仍然是多数人的共识,而异议仅仅在就近入学与发展校车谁优先以及校车制度规范的具体技术层面。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各个地区发展校车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在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整体都占优的城市,就近入学与发展校车的矛盾并不突出,有些地方两者甚至是可以兼得的。但是在农村,两者的矛盾变得尖锐起来。许多呼吁优先保证就近入学的人,他们实际上考虑到的也是农村的情况,去年末几次大的校车事故都是发生在农村,这是因为在各种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农村教育不得不经常面临公平与效率的抉择,就近入学与发展校车谁优先同样是这种逻辑的延伸。
  如果单从学生上下学的安全角度来讲,建好学校、就近入学,当然是避免危险的不二选择。但在农村,随着生源的减少,师资配备困难且质量难以保证等因素的集中出现,就近入学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弊端凸显出来。要想使农村学生相对公平地接受教育,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尤为重要,撤校并校成了趋势。随着单个学校的辐射半径变大,为了接受较好的教育,他们只能每天忍受更远距离的上学路。
  如果我们不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就近入学并保证他们接受教育的公平性,那么发展校车依旧是必要的,我们期待规范的校车制度的出台来最大可能地减少校车事故的发生。同样,如果我们不是单纯为了安全而让学生就近入学,而是充分保证他们在就近入学后还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那我们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先投入到教学上,毕竟发展校车只是整个教育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部分,它不是改善教育状况的根本方法。所以,关于校车的争论虽然看似激烈,但是未必要做非此即彼的选择,也不应以多数人的意见淹没少数人的声音,只有结合本地实际,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去权衡利弊,或许才能为校车发展打开一个良性的路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