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寄养孤残儿领新春红包
每人200元,每个寄养家庭还领到了年货
  • 2012年01月19日  作者:
  • 【PDF版】
  18日,寄养在宋同英家的24岁脑瘫女孩程双收到了年货和红包。本报记者 陈之焕 摄
  本报青岛1月18日讯(记者 陈之焕) 18日上午,青岛胶州市孤残儿童寄养村东张应村的186户家庭收到了过节的年货及祝福,寄养在这里的206位孤残儿童都收到了过节红包。据了解,青岛市的231名家庭寄养儿童均收到过节红包,寄养家庭也收到年货。
  18日上午,在胶州市孤残儿童寄养村东张应村的“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寄养家庭纷纷前来领取过节的年货。这些年货有橘子、酱油、大米、饼干等,此外每个寄养儿童还领到了200元的过节红包。村民王桂兰推着手推车与丈夫一起领着孩子前来领取年货,王桂兰家里寄养了5岁的患有先天愚病症的女孩。
  领到年货拿到红包后,王桂兰开心地说,在他们村,多数家庭都有寄养儿童,看着孩子在自己家中长大,她和丈夫觉得特别开心,本来这些孩子的遭遇就够不幸了,他们不能再让孩子受委屈,他们对这些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
  “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康复科主任温淑静介绍说,东张应村的村民都非常纯朴、善良,得知福利院的儿童要寄养后,村民们都踊跃报名申请,除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外,这个村有70%的家庭都寄养了儿童。福利院将儿童寄养在这些居民家中,每个儿童每个月有800元补贴,2012年起涨到900元,这些儿童几乎都患有残疾,照顾起来比较累,但村民们都照顾得非常好,让这些孩子真正地融入到了家庭,体会到了亲情。
  据了解,自2001年建立胶州孤残儿童寄养基地以来,共有206名孩子寄养在186户家庭里,此外还有25名孩子寄养在青岛市的市南区与四方区,近日,这些寄养家庭均会收到爱心年货,寄养儿童每人会收到200元过节红包。 
“他们就是我们的亲生孩子” 寄养儿童在寄养家庭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胶州东张应村,48岁的宋同英曾经是4个寄养儿童的妈妈,有两个孩子已被涉外领养,现在家里还有24岁的脑瘫女孩程双和7岁的男孩王乐忠两个孩子。
  “我这个儿子可调皮了。”18日中午,在宋同英家中,她刚说了小乐忠的“坏话”,小乐忠就趴在她的怀里捂上了她的嘴。
  7岁的王乐忠是先天性的唇腭裂,9个月大就来到宋同英家了,当时嘴巴裂开,鼻子上还多了一块肉,后来王乐忠做了手术。
  宋同英的家就住在“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的对面,丈夫刘建玉是货车司机。除了寄养的两个孩子外,宋同英自己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结婚,小女儿18岁在读高中,平日里都是住校,基本不回家。一年365天,宋同英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照顾程双和王乐忠。
  “忠忠就是我儿子,双双就是我女儿,跟亲生的一样。”宋同英说,她最喜欢听王乐忠和程双喊自己妈妈,他们一喊,自己也不觉得苦和累了。
  作为“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康复中心的一个创新项目,“新和家庭”是另一种寄养方式。康复中心负责提供三室一厅的住处及家电等生活设施,符合条件的夫妻申请入住“新和家庭”后,负责抚养3个孩子,妈妈每个月领取1600元生活费。
  47岁的徐金凤2008年搬进了新和家庭,照顾12岁的脑瘫儿李甜甜、9岁的先天愚儿王乐齐和7岁的先天愚儿冯亚妮。
  在徐金凤的细心照料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李甜甜慢慢开始学会自己走路了,脾胃不好的王乐齐也能吃饭了。“在这儿跟孩子们住习惯了,都不想走了。”在徐金凤眼中,新和家庭就是她的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