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冰猛于虎 淡化挺靠谱
环渤海海冰如果全部淡化,相当于黄河一年的入海流量本报记者刘红杰
  • 2012年0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2月10日,在东营市广利港港区,一位年轻渔民站在船头看着一望无际的海冰,很是无奈。    本报记者 郭建政 摄
  李志军(前左)和挪威学者在北冰洋开展海冰科考。          N. Hugest(挪威气象研究所) 摄
  近日,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冰情预报。预计未来几天,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将迎来今年海冰冰情最高峰。渔民们又开始担忧了,不知接下来几天会遭受多大的损失。应对海冰,无论是渔民的土办法,还是国家的海冰预警,目前看来依旧远远不够。专家认为,简单地破冰不能根除海冰灾害,而海冰淡化则可变害为利。
>>损失在增加,不能全赖海冰
  年年捕鱼,莱州渔民姜进钢养成了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山东台、烟台台、中央台,还有莱州台,四个台的天气预报都看过他才放心。海冰的危害实在太大了,一不留神,渔业损失不说,身家性命都有危险。
  2010年的一场海冰,让我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27个亿,海冰之害猛于虎。海冰确实是一种自然灾害,但其造成的损失多少,却和人类自身的活动有很大的关联。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志军曾6次参加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挪威的南北极海冰科学考察,专门致力于海冰研究。他介绍说,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从整体趋势来看,海冰量是在减少的。只是近年中国在环渤海工业、渔业活动增加,海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相应增加,因此海冰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加。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动力室工程师刘永青指出,近年来,渤海沿岸大量的围海填海、建岸线工程,使很多原来可以形成固定冰的地方,形成浮冰。浮冰对港口进出船舶、海上航标、海上石油平台等威胁很大。
  李志军表示,“海冰灾害的发生频次、损失程度和人为活动及人类的防范意识有关,不是单一海冰的影响。”

>>养殖业可借鉴油田冰管理经验
  李志军问记者:“近几年你听说过港口、平台等大型工业设施受到海冰的重创吗?基本没有。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养殖业。这主要是因为养殖业面广且分散,防范海冰的意识和手段都还不够完善。”
  李志军提出,国家海洋局同中海油、中石化针对海上油气开采制定了系统的冰区安全生产的冰管理体系。但冰区采油和渔业需要的防范措施和防范等级不同,因此,直接将多年来发展的海上油气开发的冰管理应用到渔业上并不完全合适。
  “比如,海上采油平台设计有减轻冰灾害的工程措施;冰区航行的船舶也具有抗冰能力。但渔业‘单兵作战’的养殖方式很难有这样的力度。现在渔民用的大多是木船,如果换成铁壳船,抗冰能力自然升高,但成本太大。这就需要在已有油田安全生产冰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开发出其他行业的抗冰方法。”
  李志军透露,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已经着手水产养殖方面的海冰和养殖生物之间的调查研究,将来能够应用到水产养殖业的冰管理。

>>海冰淡化可变害为利
  目前应对海冰无论是渔民的土办法还是大型破冰船,主要方法还是破冰。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工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顾卫看来,简单地破冰不能根除海冰灾害,而海冰淡化则可变害为利。
  顾卫告诉记者,在辽宁,他正在做海冰淡化试验。把海里的海冰捞上来,切碎后,通过输送带输送到蓄冰池,再通过淡化技术使海冰内部的淡水冰晶和盐水乳泡分离,最终获得淡水。
  “一吨海冰大概能产出60%左右的淡水,试验角度的成本是6元/吨。目前水质可用于农业灌溉,从盐度上来看,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分离出来的卤水可以制成工业用盐,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课题。”顾卫说,如果海冰淡化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将可变灾害为资源。
  “海冰淡化技术目前正处于中间试验向产业化转化的阶段。”顾卫说。据测算,环渤海地区储存的海冰正常年份可开采300亿立方米淡水,最大年份可开采800亿至1000亿立方米淡水,按平均值计算,约相当于黄河1年460亿至500亿立方米的入海流量。也就是说,环渤海海冰如果全部淡化,相当于又发现了一条黄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