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磐德:于质朴中见情真
  • 2012年0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潮涨潮落 124cmx124cm
  ◤拉萨街头 90cmx90cm
  1964年生,青岛崂山人。198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画院创作部主任。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出版有《王磐德研究》、《人物名家王磐德》等画集。
  ▲洱海湖畔 180cmx90cm
  ▲故土情深——季羡林 136cmx68cm
  ▲霜降 220cmx124cm
  ▲等活 180cmx90cm
  ▲沂蒙金秋 180cmx148cm
  认真和踏实,是人物画家王磐德先生身上最为显著的特征。王磐德的人物作品总是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观者带来醇美真实的艺术享受。通过画面,我们能够感觉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对生活独具慧眼的鉴识、深入浅出的把握,更能够体味出他质朴的笔墨语言中饱含的细腻情感。

情牵梦萦沂蒙山

  沂蒙山是王磐德作品中表现的主要对象。早在求学期间,王磐德就已被众多前辈画家笔下的沂蒙山所震撼触动。那里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久久萦绕于他的脑海之中,使其产生了走进沂蒙,表现这片美丽土地的强烈欲望。“90年代初,我终于踏入沂蒙山区,兴奋地看到了老师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色:萧瑟秋风中光秃的山,老人孩子们身上裹着厚实的衣裳,不紧不慢挪动的羊群……我画了很多速写,来不及下笔的就用相机抓拍,生怕漏掉一处好风景。”写生后,王磐德创作了反映军民鱼水情的《唢呐声声》,又于1995年创作出较具代表性的作品《蒙山无言》,以加重“山”在画面中比例的方式,凸显出沂蒙山人似大山般朴实厚重的性格。
  由著渐微,随着王磐德对沂蒙感知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凸显,山村风情愈发自然香醇。秋到沂蒙,层林尽染,山里山楂、柿树的果实熟透。王磐德《沂蒙金秋》中的柿子,就是在沂山附近写生时获得的灵感。“柿子成熟后像小灯笼似的挂在树梢上,十分喜气、可爱。农民把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果子采摘、晾晒到架子上,鲜艳的颜色映红了脸庞,丰收的喜悦不可言表。”画中坐在柿架下的老太太则是他在采风时偶遇到的。傍晚时分,一位老妇人坐在村头向远处眺望,自然得抬手遮住强烈的阳光斜照。这个动作让王磐德心中一动,他将老人与鲜艳的柿子组成一景,作品便一下子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说,沂蒙山带给王磐德无限的亲切感,他也不断用自己的真情传递着对沂蒙山的热爱。

画如其人

  王磐德喜欢用画笔表现勤劳的农民和质朴的乡村生活,这与其在农村长大的生活经历和自身内敛、认真和踏实的性格息息相关。“画面是画家内心思想情感的一种真实反映与流露,作者不同的性格、修养和追求,都能在作品中找到相吻合的表述。乡间的百姓最能够打动我,待我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作品便具有了属于自己的气息。”
  在记录刻画风景的同时,王磐德的感受总是与笔下人物紧密相连:描绘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他总会联想起农民长年累月耕耘土地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写生看到满村的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独留下孩子、老人和部分妇女,他会感慨农村家庭维持生活的辛酸和不易。这种“情景交融”,让他的作品更加凸显出质朴而富有感染力的特征。“随着时光流逝、阅历增加,我认识到自身性格中的那份质朴难以改变,创作亦最适合表现质朴无华的对象,表现乡村生活和农民形象也将是我今后创作的主要路线。”

画到半生半熟时

  从九十年代初至现在,王磐德创作了一批表现沂蒙山风情的优秀作品,风格特色逐渐形成。关于笔墨成熟和创作风格形成,前人早有“画到生时是熟时”观点在前,即创作持续一个阶段后感到“生”,才能进入另一个“熟”的天地。“生”是对之前成果的否定,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才能不断否定、不断上升。
  王磐德结合自身总结理论,认为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在表现语言日益成熟的基础之上,始终保持“半生半熟”的阶段:技法、风格还未完全成熟之时,创作虽存在不足之处,但往往全情投入、勇于探索,常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出现,更容易创作出令人过目不忘的好作品;随着个人语言日臻完善和绘画技法的日渐熟练,创作容易出现按部就班、缺乏新意的现象,作品看似无懈可击,却平淡无味。“一段时间内重复创作相同的题材,总会遇到激情减退、无法突破上升的瓶颈期。这种疲惫感在艺术创作中无可避免。为了维持‘半生半熟’的最佳创作状态,我会去尝试不同的题材创作,或在同一题材中挖掘更多的内容出来,如表现沂蒙风情时,既可塑造山民形象,也可通过战争题材凸显革命老区历史。通过‘换一种思路’的创作获取灵感和营养,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激情。”

孜孜不倦探索者

  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王磐德来到山东画院工作。在完成工作同时,他不断深入写生、贴近生活,坚持艺术创作。除了沂蒙山题材作品,他还探索创作了一部分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塑造了看车人、卖报人等一批都市生活底层人物的形象。出于对历史的关注和偏爱,王磐德一直想创作以民国时期济南名人为题材的系列画卷。为使人物形象刻画更加丰满,他翻阅了大量民国历史资料和各位人物的文学著述,对当时的历史的背景、民俗风貌、生活习惯做了详尽了解。恰逢去年我省启动“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王磐德便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邓恩铭创作了作品《寒夜星火——1921·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合作);山东大学建校100周年之时,他亦赠与校方自己的新作《老舍》,并开始以新的笔墨语言凸显人物的气质形象。王磐德表示,下一步会有更多济南历史名人题材佳作呈现给观众,让我们拭目以待。 (东野升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