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工荒不代表农民工求职不“慌”
  • 2012年0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晓闻
  连日来,各种媒体上出现最多的新闻是用工荒、招人难。每年开春,都有不少企业挖空心思招人、抢人、留人,依靠现有的员工吸引同乡、亲友,却依然有大量的企业招不到人。用工问题,已经从沿海城市蔓延到了内陆,农民工似乎变得越来越抢手。
  不过,从笔者的探访情况来看,农民工并没有因为用工荒的加剧而真正成为“香饽饽”。今年岛城的各大劳务市场的确冷清了些,招工的比找活儿的多,也比找活儿的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到劳务市场上的每一位农民工都能立马被“抢”走,相反,许多前来找工作的农民工根本不受待见。
  每年总有一大批企业“吃不饱”,也总有一大批农民工或找不到工作,或频繁跳槽。农民工对企业的抱怨不少,工资少、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等。企业对农民工的评价也不高,手艺差、没长性、要求高等等。要缓解用工荒,我们不能单方面要求企业提高薪资待遇,农民工以及所有的求职者自身也有诸多不足。
  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技能熟练的技工,而在新生代农民工绝对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加上农民工的技术也在降低,用工企业当然该“慌”了。说到底,企业不仅缺的是人,更缺的是技术熟练的人。如果现有员工的技术过硬,人哪怕少几个也能保证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关部门仅仅在劳动监管、待遇薪酬等方面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是不够的,给农民工提供学习技术、提高劳动技能的机会显得更为重要。企业应把目光从“抢人”转向“留人”,尽可能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让他们不仅愿意留下来,更能够在城市中立足。如果能够大幅度提高现有农民工的劳动技能,用工荒现象或许能早一天得到缓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