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医问药路上当心这些“坑” |
民营医疗机构过于追求效益让“医者仁心”变了味儿本报记者苗华茂见习记者尹海涛 | |
- 2012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近年来,由于公立医院医疗资源有限,人们看病多有不便,于是民营医疗机构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在提供更多医疗资源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经营行为,乱开药,乱治疗,过度医疗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近日,本报陆续刊登了民营医疗机构的相关报道,记者结合收集的线索,和您聊聊民营医疗机构那些事。 乱象一 广告满天飞,夸大疗效难兑现 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烟台公交站点,火车站,商业繁华地段等这些人流聚集的地方,民营医疗机构的广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宣传小册子无孔不入。由于民营医疗机构市场资源有限,不得不到处打广告来宣传自己,为了追求效益,往往夸大疗效。因此“送子神话”、“疑难杂症”,“不治之症”,在民营医疗机构那里变得轻而易举,可是到最后往往不能兑现,患者只能失望而归。 家住莱山的李女士就听信了广告上的一面之辞,承诺完美祛除她手臂上的疤痕,可是花了不少冤枉钱,到最后还是疤痕依旧。 乱象二 免费体检引客源,来了再收你的钱 不少民营医疗机构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很多医疗机构都会推出一些免费体检项目或是优惠体检套餐,抓住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吸引患者前来体检。只要有患者前来,对于医院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患者生病找到医生后,如何治疗,是吃药还是打吊瓶,或是动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多大发言权,一切医生说了算,最后付出昂贵的医疗费也就见怪不怪了。 市民张女士在广告上看到某医院免费体检,心想去体检一下也好,去了之后查出胃病。然后医生给她开了一堆药,每种药一开就是10瓶,而且价格昂贵,一下子就花去了4000多元。这样一来,加上前期投入的体检成本,医院是稳赚不赔。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体检到最后也成了一句空话。 乱象三 工资与医疗费挂钩,患者成为“提款机” 民营医疗机构由于是私人事业,医生的工资采用绝大数公司通用的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提成+绩效工资。提成和绩效来自患者看病所付的医疗费。所以导致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生为了拿到更多工资,在给病人治病时,动机不再单纯,在他们脑子里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怎样才能让病人多掏钱。于是,可能患者的小病被说成大病,没病说成有病,捆绑式治疗,过度医疗也就随之而来了。 市民曲女士在一家医院就遇到了过度医疗,她告诉记者,本来想做人流手术,最后却又被要求同时做了宫颈修复术。事后她才知道,没有生育是不能做宫颈修复术的,医生竟然为了私心,不惜损害她的身体。 乱象四 挂靠名牌医院,谎称专家 公立医院权威性高,公信力强,于是民营医疗机构开始承包公立医院某一科室,打着公立医院的旗号给人们看病,患者对此是深信不疑,最后上当受骗,受到伤害,虽然国家对此明令禁止,但是仍屡禁不止。 民营医疗机构里,医生都被标榜上非同寻常的身份,比如某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哪个知名医科大学等,看起来的确厉害。但是据记者调查了解,一些所谓的专家,连行医资格证都没有,那就更谈不上专家了,大多数为“赤脚医生”,“游医”,经常流转于各个民营医疗机构。
乱象五 监管不足,游走法律边缘 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不足是体制的缺失,虽迅猛发展,但却是漏洞百出。目前,我国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并不区分医院姓“公”还是姓“私”。由于医疗行为具有隐蔽性、卫生行政部门人员有限等原因,目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还做不到24小时实时、具体到每一个医疗环节和每一名患者的监督管理。因此,民营医院的监管还相对薄弱。 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处于灰色地带,法律上对其约束极为有限,比如,何谓过度医疗,什么是违规行为,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