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战马》:“人马情未了”很感人 斯皮尔伯格“史诗战争三部曲”的终结篇《战马》已于2月28日登陆烟台各大影院。该片在北美上映后获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同时还收获了奥斯卡六项提名的肯定,诸多因素使此片一直备受国内观众期待。 剧情评价:有笑更有泪 在影片前半部分,男主角艾尔伯特家的大白鹅呆头呆脑地出场时,影厅中响起观众们默契的笑声;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分离与战争的残酷开始上演,又或者是当不易的重逢终于来到时,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大气磅礴的摄影风格也是此片一大亮点,尤其是结尾处晚霞搭配人物剪影的画面,堪称诗意与画意的完美结合。 观影Tips: 关键词:治愈系 虽说打着“史诗战争三部曲”终结篇的宣传口号,但期待另一部《辛德勒名单》或者是《拯救大兵瑞恩》的观众请先做好心理准备。本片改编自英国迈克尔-莫波格的同名儿童小说《战马》,是一个主打诗意和温情的故事,以尊重生命的名义来反战,所以对残酷宏大的战争场面抱有期待的观众或许要失望了。 虽然故事背景是一战,影片中的战马乔伊却一直能遇到好人并最后和主人重逢,这样理想化的情节,或许也只会出现在“治愈系”的童话当中。临近片末,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合作救出乔伊的一幕,其“治愈意义”在战争背景下更加难得。 关键词:萌系 马本来就是一种极富灵性的动物,而影片中健硕聪明的乔伊更是如此,它眨眼、贪吃、耍滑头的小动作都堪称“萌系”典范。而仅仅作为客串出场的大白鹅也呆得可爱,给影片带来了很多欢乐。 关键词:养眼系 影片中英法两国的美景和极其出色的摄影自是不用说,男主演杰瑞米·艾文年轻的面孔和深蓝的双眼也不用说,甚至连一众“打酱油”的配角们也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俊男美女:凭借《神探夏洛克》大火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乔伊第二任主人的汤姆·希德勒斯顿、还有那位美丽的法国少女等等,都十分养眼。 译制《国王的演讲》“笑果”显著 《国王的演讲》去年在奥斯卡的光耀下在北美斩获不俗票房,时隔一年,引进方还是精心赋予了这部时差一年的“旧片”不少的新意。 和其他引进大片完全不同的是,《国王的演讲》根据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真实故事改编,片中涉及科林费斯大篇幅的精妙绝伦的口吃表演,就算是配上了中文字幕,中国观众要进入乔治六世的世界并非易事,阅读障碍也是该片迟迟未能引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首先投入了长达数月时间做案头翻译,经过将近一年的打磨,终将打通了任督二脉的译制版《国王的演讲》呈交给中国观众。 《国王的演讲》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译制片精品,为迎合中国人轻松观影的口味,译制所呈现出来的“笑果”也非常显著。比如乔治六世虽说口吃严重,但生气骂人时却口齿清晰,治疗师莱纳尓“对症下药”,时常故意激怒他,甚至怂恿他动粗口骂人,乔治六世问他骂什么?莱纳尓提议他用F打头的那个,当所有观众以为他会用美国式国骂时,他却来了句略显斯文又满有中国特色的“放屁!放你的屁!”,这样精巧的中式风格的翻译自然是引来笑声一片。再比如治疗师莱纳尓为让乔治六世吐字清晰,给他设计了一段绕口令,中英文绕口令的韵脚固然是不一样的,中文译制时二度创作成“我数了四十四只柿子,四只没籽,四十只没籽,没籽的是有籽的十倍。”这些中式绕口令到了一个英国国王的嘴里,“笑果”十分显著。 《双城》:奇谋爆笑重口味 观影评分:75.8 这部由潘安子执导在喜剧冒险片,观众打出了75.8分的平均分(满分100分),观众普遍认为该片“骗术”环环相扣,精彩程度出人意料,花样百出的搞笑桥段和腾格尔的反串成为全片最具人气的看点。 江湖斗法 结局有惊喜 《双城》讲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一群“老千”在黑社会老大“林啸东”的威逼利诱下,巧施“双城计”截获一批日本人的黄金的故事。片中势不两立的老江湖“鬼脸”与“石佛”经过一系列斗法、盘算之后,联手施展“双城计”,铲除一切大反派,引出全片最大的骗局。这个“骗中骗”结构和大反转结局,令不少观众感到惊喜。 剧情考究 滋味浓厚 除了骗术之外,观众对《双城》的喜剧效果和细节功力最为青睐。腾格尔饰演的“石佛”从一场监狱斗殴中缓缓登场,慢条斯理、带着唱腔的口音引爆全场观众的笑点。 影片一开始没有直奔主题,而是经历黑帮老大的权衡,警察的搅局、日本人与军阀的勾当,以及“鬼脸”与“石佛”花样迭出、笑料不断的“斗法”之后,才搬出“双城计”的核心看点,使整个观影过程小高潮不断。导演工于细节的用心和诚意仍然值得肯定,影片还有着中国式西部片的味道。 观众评语 九孔的“大军阀断案”印象最深刻。 85分 还成吧,虽然猜得到结果,但剧情还是挺好玩。 80分 刘承俊演的黑社会老大真是又帅又贱啊。 78分 腾格尔一开口,就觉得他要唱歌,出戏了。 65分 《艺术家》在默片世界呼唤爱 《艺术家》作为一部讲述上世纪20年代末好莱坞故事的默片,其中不乏向传统经典致敬的段落。 看点 ●《艺术家》中没有一个“变焦镜头”,因为变焦技术在电影叙述的那个年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艺术家》拍摄只花了35天,但剧本创作耗费很多时间,米歇尔·阿扎纳维修为了创作该片剧本看了大量那个年代的老片,从而得到不少灵感。 ●《艺术家》里有很多电影海报,其实它们都暗合了电影剧情的发展。如拍卖后乔治去看的电影《守护天使》的海报,观众看到后面会明白它的含义。 ●《艺术家》使用了1.33:1比例尺寸的胶片拍摄,这和当年默片是一致的。导演认为这样可以让演员充满整个银幕,显得更有张力。 ●尽管是默片,但《艺术家》还是有两处地方用到了音响,一处是男主角做梦梦见自己身处在有声的世界可却说不出话,另一个就是结尾,男主角说出了他全片当中唯一一句台词“With Pleasu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