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耗时半年多完成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并建立电子档案 |
地下管网管理结束30年“抓瞎” |
| |
- 2012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图为城区黄五渤十八路口处管线三维分布图,该路口有15种管线。 (效果图) |
|
本报3月1日讯(记者 王丽丽) 近日,记者从滨州市规划局了解到,滨州市耗时半年多完成对城区四环内市政管网的普查及规划,城市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立,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这意味着滨州城区地下管网的管理将结束长达30年的“抓瞎”历史。 2月28日,记者从滨州市规划局了解到,滨州市四环以内共计176平方公里的市政管网普查规划完成,总共普查长度为4300公里。 市规划局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普查以前,滨州市地下空间资料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关于地下市政管网的位置、走向、种类、埋藏深度等,从1982年至今30年时间里,一直不是很清楚,因此经常出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网被破坏、损伤的情况。小则耗费一定的财力,大则会发生大的安全事故,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安全秩序。 对此,滨州市规划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指示,耗时半年多,对滨州市城区四环以内的整个区域进行了管网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 经普查得知,滨州市城区目前地下管网共有饮用水、排水、工业、热力、电力和通讯共六大类,20多个小类,涉及30多家产权单位。尤其是老城区管网排列比较复杂,路口处各种管线错综复杂,最多的能达到20种。而在所有管网分类中,热力、燃气、石油管线最为复杂。 “以后,地面上进行工程建设时,规划部门会提供该区域内的管网分布图以及管网埋藏深度等数据,这样就可以避免管网被破坏。”而此次市政管网普查,不仅仅是为现在地上的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更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利用提供了依据。“目前,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已经完成,城市空间转入地下将是一种趋势,此次管网普查也成了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数。”滨州市规划局市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史小军告诉记者。 此外,在此次普查的基础上,滨州市城市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立,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预计今年四五月份将进行国内专家评审。“地下与地上的电子系统建成后,比如有的地方自来水管线破裂等,工作人员从系统内就可找到离破口最近的阀门并将其关死,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漏水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