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03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改革的“顶层设计” 不能成空话 很多人谈论“顶层设计”时,预设着一个前提:就是由顶层去设计,把问题推给中央高层,推给一个总设计师,这是推卸责任的思维。顶层设计,并不意味着“将一切问题推给顶层去设计”,而是说,最终的执行需要自上而下的权力推进和制度驱动,但这个设计的过程——怎么设计?何种内容?不能寄希望于某个领导设计一个周全完善的方案,而应该是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的民主过程。 顶层设计,不只是“顶层”需要考虑的事。改革需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去设计,去推动,去监督。民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当改革方案的设计师。(摘自3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刑诉法大修是 政改的一个细节 通过修正刑诉法前前后后的各种经历,不同人群大概也会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做各自的修正。中国社会的真实对立并不像有时看上去那么尖锐,社会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大家的分歧更多是针对改革路径和节奏的,而不是方向性的。 官方通过此事应更多地看到,民间的一些对立性批评,其实质常常同样是建设性的。官方过去经常在意批评者的“态度”,今后应把这样的在意,更多转向对批评内容的关注。 批评者们也应通过此事看到,官方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在故意维持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官方对接受社会意见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中国不是僵持不动的国家,进步是中国的总趋势,公众的诉求在每一个路口影响着中国的前进方向。(摘自3月9日《环球时报》) 政府改革 必须持续推进 行政机构的运行方式已经与内外环境形成了某种共生性,改革起来不容易,但无可回避。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必须要让“政府”脱敏,不论当地还是外地,不论哪一个层次,“政府”不能变成敏感词,政府的问题不能变成敏感话题,必须打破政府只能被表扬的常态,让它习惯在压力下存在,接受真正的监督和约束。某种程度上说,政府的改革不能只寄希望于政府。(摘自3月14日《长江日报》) 国家道路决定 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探索与实践,发展与创新,同样涵盖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中,并由此决定和支撑着国家的发展道路。为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在改革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不是“另辟蹊径”,更不是推倒重来,应该而且终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摘自3月13日《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