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象台晴雨准确率超90%
记者探营市气象台,里面奥妙可不少本报记者张召旭
  • 2012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22日,气象台工作人员正在根据雷达监控天气。 本报记者 张召旭 摄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在人们的生活中已不可或缺,每天晚上坐在电视前看气象预报,几乎成了每个家庭中常见的生活场景。但为何有些预报不准确?哪些天气最难以预测?22日,世界气象日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聊城市气象台。 
疑问一>>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我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可这天气预报有时候却不准确,明明播报的有雨,有时候一天连个雨点也见不到。”市民蔡先生说,在他的印象里,天气预报经常不准确,特别是在预报雨雪天气的时候。 
  聊城市气象台副台长韩风军介绍,除了暴雨、暴雪、冰雹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外,聊城市气象台晴雨准确率目前能保持在90%以上,也就是说一个月会有3天的天气预报不怎么准确。“一般来说,市民对雨雪天气印象最为深刻,往往预报的没雨,偏偏市民却挨淋了,这时他从心理上就会认为天气预报不准确。” 
  韩风军说,中国天气预报只有60年左右的历史,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
疑问二>> 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为何不一样
  很多市民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抱怨,感觉夏天气温都高达40℃了,可天气预报却说只有34℃。韩风军解释说,平时特别是夏天,市民的体感温度是在并不“正规”的环境下感觉到的。 
  韩风军说,气象台预报的气温其实是在百叶箱中预报出来的,别看这百叶箱很小,里面有很多门道。百叶箱是白色的,这样不容易吸热,另外它的周围都是透风的,箱壁两排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呈“人”字形,内部的感应部位距离地面1.5米,最重要的是开口向“北”,而且不会有太阳直射,周围还有植被覆盖,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极为接近大自然的观测环境。 
  在气温35℃的环境中,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5%之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下,空气中的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而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
疑问三>>  为何观测台大多在郊区
  新建的聊城市气象台并不像其它政府部门一样,设立在熙熙攘攘的市中心,而是在东南环,就连凤凰苑观测台也在湖南路以南。对此,韩风军说,气象观测站选址是有要求的,建设气象观测站获取资料要有代表性,不受其它条件的干扰。
  “观测场必须建在空旷平坦,四周没有高大树木和大水池等的地方。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韩风军说,不仅如此,也不能建在周围有高大建筑物的地方,根据标准,风杆高10米,城区普通的楼房都能超过此高度,别说一些小高层了,如果周围有高大的建筑物,对风向的影响较大,甚至可能改变风向,这样一来得出的数据就会有些不真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