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亲者眼光放得挺长远
生活节奏快本地对象受青睐
  • 2012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信息展示牌不少人要求对方是日照本地人。 记者 刘国林 摄
  房车要求在有些人眼中不是硬杠杠。 记者 刘国林 摄
  一报名者要求对方也是庄户孩。 记者 刘国林 摄
  26日,女性展示牌集中区吸引来不少男士。           记者 冷炳豪 摄
  25日-26日,本报与日照市园林管理局主办的“三月三”相亲会上,近千名单身男女报名参加相亲会。27日,资料展示牌还将在海曲公园对面的香河公园集中展示一天。
  不少人在信息展示牌上注明想找的是本地人。记者随机选取了200名报名者的资料,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样本分析。
信息资料牌 五宗“最”
  “三月三”相亲会上,留给对方第一印象的便是信息展示牌,不少单身男女为增加机会,在个人简介,择偶要求上下功夫,博关注。

□最个性:
本人吃得住老公,出得了厅堂,进得了厨房,Hold住Party,斗得过小三,养得了小孩。

□最简洁:
本人男,条件好。

□最严苛:
择偶要求:未婚,25-26岁,1.83米以上,幽默开朗,本地人,月薪15000元以上,有车,有房。

□最抢眼:
本人男,1985年10月11日,身高1.85米,汉族,重点本科,双学士,未婚,日照人,有150平海景房,公爵车,英俊帅气,伟岸阳光,诚信稳重,温和体贴,父母在职。

□最文艺:
本人女,1988年,1.6m。不倾国,不倾城,却能倾了你的心。
 记者 张永斌 整理
  本报3月26日讯(见习记者 王超) 26日,一位盖姓女士来到“三月三”相亲会现场,她说:“我想给儿子找媳妇,可是我们一家是外地人,想找个本地媳妇真是不容易。”记者发现,现场不少应征者都在信息展示牌上注明,想找的是本地人。一相亲者表示,找本地人是会踏实、稳定些。这急坏了不少在这打拼的外地单身男女。
  盖女士告诉记者,3年前她全家从黑龙江迁回东港区,她的儿子庄先生今年36岁,之前在外地做广告装潢生意,小有积蓄后在日照市区一次性付款购买了一套楼房,目前供职于一家物业公司的办事处。儿子到了适婚年纪后,介绍对象的也有一些。之前介绍的一些本地女孩,因为介意盖先生是外地人而没有牵手成功。
  工作人员了解到,女孩在日照一培训机构担任教师,家在泰安,向她介绍了庄先生的个人情况时,女孩听到庄先生也不是日照本地人时,微皱了下眉头,但随后表示这不是最重要的,可以进一步认识一下。把电话留给了盖女士。
  本地人为啥这么受欢迎?外地人咋就受排斥?一位相亲者分析,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两个年轻人都是本地人,生活会添很多方便。比如,如果房子不宽裕,至少可跟父母挤着住,冬天一起住还能省取暖费。父母在当地,能帮忙做饭、带孩子、购物,生活上有了帮手。而且,当地人的人脉资源也广,至少有七大姑八大姨在周围,有个困难啥的,也有个帮忙的指望。
  “总之,生活各方面都会方便很多”,这位相亲者说,要是找个外地对象,不仅那些忙没人帮,逢年过节的,弄不好还要为回谁家过年起纠纷。
  “找个本地人,也容易打听对方的底细、家风、门风什么的”,这位相亲者说,要是找个外地人,说不定就遇到个骗子。
  但是有专家指出,有统计表明,夫妻双方老家越是离得远,生的孩子越聪明。而且,两地文化融合,更利于孩子开眼界、长智慧。
□样本分析
女士多要求车房 男士多看中工作 本报记者 张永斌
  25日,记者从相亲会报名者中随机选取了100名女性和100名男性的信息。经过分析发现,报名者以本地人为主,80后是相亲主力军,女性多提房车要求,男性多提工作稳定。
报名者以本地人为主
外地客男性多于女性

  抽取的100名女性报名者中,日照籍户口的本地人居多,共86人,14人为外地户口。其中日照周边城市的较多,最多者为临沂,共5人,次之为泰安,共2人。菏泽、淄博等城市也有报名者。在外省报名者中,东北人占了“大头”,黑龙江鸡西、辽宁沈阳等城市均有报名者。
  一位泰安的报名者这样形容自己:“来日照多年,父母也跟着来了,想找一位日照本地或者长期居住在日照的女孩为伴。”
  抽取的100名男性报名者中,报名者以日照籍户口居多,但与女性报名者相比,所占比例减小,有31人为外地户口。分布的区域遍布全国,内蒙古、安徽、江西等地均有。一位河北石家庄的报名者说:“男性较之于女性,更愿意离开家乡到外地闯闯,往往事业有成后才回家乡,而有些女孩到了结婚年龄就回家乡了。”
80后是相亲主力
90后也非“打酱油”

  随机抽取的100名女性报名者中,70后及以下的共10人,90后共9人,80后共81人。80后仍是相亲会主力。两位1993年出生的90后女孩的择偶条件比较雷同,均为寻找“阳光、帅气、高大”的男友。
  56岁的市民王家珍女士说,她帮儿子寻找对象,看到不少90后的征婚信息,觉得她们操之过急。90后的小史说:“爱情不分年纪,我们年龄虽小,但都是认真的。”
  随机抽取的100名男性报名者中,90后占了10人,70后及以下共12人,80后共78人。36岁的刘建中先生在现场抄录异性的报名信息。他首先关注的是女孩提出来年龄要求。一位1984年出生的女孩在择偶要求中写道:“寻一位30岁-40岁的成熟男士为伴,有房有车。”“像我这个年纪没结婚的,多是被事业‘耽搁’了,房车都不是问题。”刘建中边抄资料边对记者说。
七位“连号”女性提房
男性多提工作稳定

  男性有房是硬杠杠?在100名女性报名者中,有41名明确提出“有房”这一要求,如编号H031-H037的连续七名女性报名者全部写着“有房”的要求。一位女性相亲者说:“对方有房有车也不一定是硬杠杠,潜力股也不错。”
  与女性报名者相反,在记者随机抽取的100名男性报名者中,只有2人明确对女方提出“有房”的要求。一位现场相亲者幽默地对记者说:“我对女友的寄语是——我负责挣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
  记者注意到,33位男性相亲者都要求女方要有稳定的工作。如编号L081的男士择偶要求中提到:性格温柔、活泼大方,要求日照户籍,城区有正式工作。

□“隔代”相亲
专找阿姨聊天 “曲线”寻找对象
  相亲会现场有一些老太太,或是三两结伴聚在一起,或是一个人在蓝色展牌中间忙着记录信息,有位小伙子专找这些老太太们聊天、做自我介绍。
  “这些阿姨大部分都是给自家闺女看信息的,我找她们聊天,一方面可以通过她们多了解女孩信息,另一方面能给老人家留个好印象,提前过了丈母娘这一关。”小李在活动现场告诉记者。
  “我都是先主动和阿姨们搭讪,如果她们真是来给自家姑娘看信息的,就直接做自我介绍,请她们回家向女儿介绍我。”小李说。    
          见习记者 侯伟
代儿子相亲 一口气见30位女孩
  杨女士的儿子已经30岁了,还没有找对象,杨女士说:“急得我都上蹿下跳的,我跟儿子说,你要真孝顺妈妈,你就赶快成个家,了了我们一桩心事。”今天儿子没有来,杨女士左手拿着本,右手拿着笔,现场一边看我们的信息展板,一边将中意的女孩的联系方式记在本子上。
  杨女士不是第一次给儿子报名相亲会了,去年她就给儿子报了名,想让儿子多认识一些女孩,能够找到心仪的女生。“我挨着信息展板看,看到合适的我就记下联系方式,记了三十多个,并且也联系了她们。”据杨女士介绍,在这其中,也不乏年轻、漂亮的女孩,但最终怎么样还取决于儿子自己。 
      见习记者 司路清 孙艳
□爱就去追
90后女孩勇敢示爱求交往
  22岁的女孩小刘,26日,在相亲会现场仔细看了一遍展牌的信息后,主动拨通了电话与自己心仪的对象联系。恰巧,这位小伙也在现场,他们当下就见了面。
  据了解,这位小伙姓武,两人经过一番交谈之后,觉得彼此都还不错,互换电话号码,准备以后继续联系。小刘说:“喜欢就要说出来,有合适的,我自然要主动联系。毕竟时间不等人,万一他是我的另一半呢?我见到他后觉得他很符合我的要求,我想继续和他交往下去。”
         见习记者 秦铭璇

撂下报名表追到公交车站
  在报名点,举手投足显得相当稳重的辛先生正在填写相亲报名表。有两个刚报完名的女生围在他旁边看他填写的信息,看了一会后,两个女生相携离开了报名点。旁边一个男士跟辛先生说刚刚那两女生记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她们去哪里了?怎么走了呢?既然感觉还行可以先了解一下嘛。我去追去!”辛先生放下笔就朝路对面的公交站牌冲去,原来那两个女生在公交站牌那里。
  辛先生说,对其中一位女孩第一印象挺好,感觉气质谈吐也挺不错,不是那种很浮躁的女生,应该会是个很不错的结婚对象。可惜公交车来了,那个女生就上车走了。”对于那个女生,辛先生说起来充满着留恋。他说,他们相互间已经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后慢慢联系了解。
          见习记者 孙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