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04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墓葬内的精美玉器。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
|
惊现于海拔577.2米崮顶的沂水春秋墓葬,其神秘的主人到底是谁?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有记者将此问题抛给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他半开玩笑地指着尚未发掘的墓室:“你去问他们吧!”言外之意是,只有进行充分细致的考古发掘,才有可能搞清种种疑问。 先期清理出的一只铜盂有33个铭文,一只鼎上有25个铭文,成为考古人员窥探历史本来面目的宝贵资料。在接下来的青铜器提取和清理中,会不会发现同样记载信息清晰的铭文? 尤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纪王崮一带十分荒凉,即便在今天通电、通水、通缆车的情形下,冬天在崮顶常住都难。难以想象2500年前,这么多人在上面如何吃、住、生息? 据介绍,陪葬坑内,有一名不到10岁的孩童,他是谁?另外现场还留有大片灰烬状东西未及清理,这又是做什么用的?是祭祀还是殉人的埋葬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导任相宏说:“这次考古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在沂蒙山的腹地,历史只是纸上的文字,人们一向认为人烟稀少,而考古实践将填补这段历史,也必将对当地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本报记者 乔显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