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爱心卡” 全家都在用 |
健康人刷公交“爱心卡”引争议,残联称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家属使用无可厚非 | |
- 2012年04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赵波 近日,不少乘客发现,一些拿着残疾人乘公交专用“爱心卡”坐公交的人却身体健全,让座的打算随之消失。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确实有残疾人家属使用免费的“爱心卡”坐公交,青岛市残联有关人士称,残疾人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家属使用“爱心卡”也无可厚非,但并不存在乱办“爱心卡”的现象。
现象: 健康人刷“爱心卡”,乘客拒绝让座 近日,不少市民反映,乘坐公交车时遇到很多健康的人在刷“爱心卡”,他们本想给这些人让座,但是发现“爱心”被骗。 据了解,琴岛通卡分为普通卡、敬老卡、学生卡、“爱心卡”。其中“爱心卡”是为了照顾视力残疾、下肢残疾和伤残军人等残疾人专门设置的卡种,在办理时需要残疾者本人出示相关的证明文件才能办理,办理“爱心卡”后本人可以带着证件去充值网点享受充值,每次充值200元,也意味着这些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 市民原女士经常坐公交出行,她曾不止一次地遇到正常人在公交车上刷“爱心卡”。“据我所知,还没有琴岛通卡之前,残疾人公交卡和普通卡在刷卡时都是发出‘嘟’的一声,但现在琴岛通卡的残疾人卡会发出‘爱心卡’的叫声,与普通卡不同,因此会有很多人注意,但是我有多次看到穿着靓丽,从外表上看不出任何残疾的女孩使用‘爱心卡’。”原女士说,本来想给使用“爱心卡”的乘客让座,但是一看是个完全正常的人,这种打算就取消了,而这样的情况她已经遇到多次。 调查: 有残疾人家属在用“爱心卡” 不止原女士这样说,在网上也有很多网友遇到和原女士一样的情况,网友“001—1”在大众论坛上发帖“揭秘公交车上为什么‘爱心卡’”越来越多”称,“爱心卡”是专供残疾人用的特惠乘车卡,青岛许多残疾人是开小店和开三轮车的,或很少出门,基本不坐公交车,有些残疾人家属试探着用,发现没有核查的,就明目张胆用起来了;于是公交车上用“爱心卡”的健康人越来越多。 记者注意到,“爱心卡”上不仅有残疾者本人的数码照片,还有姓名等多项信息,卡的背面上明确标明“只限本人使用,转借他人或带人乘车,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坐公交车时,记者曾碰到一位健康的女孩正在使用“爱心卡”。这名女孩明确告诉记者,这张卡是她母亲的,她母亲在两年前和父亲一起出车祸伤了腿,光治疗就花了20多万元。目前他父母虽然恢复良好,但是落下了残疾。办了这张“爱心卡”后,由于母亲不经常出门,所以她就一直在用。“已经用了一年多了,提示音确实比较麻烦,有时候也会遇到较真儿的司机,非要看看‘爱心卡’,我就装作听不见的,司机拿我也没办法。”这位女孩说,她也是看到很多正常人用也没人管才开始用的,刚开始她还有点不好意思,慢慢用的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周围的眼光,也无所谓了。女孩说,其实现实中很多像她这样的正常人在用,但都是残疾人的家属。 记者采访多个残疾家庭获悉,很多残疾人因身体不便或其他原因很少出门,更不用谈坐公交车,就拿目前开三轮出租车的很多残疾人来说,他们这个群体都不用坐公交。 残联: 建议用残疾证替代乘车卡 青岛市究竟办了多少“爱心卡”?一位自称是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姓王的工作人员致电记者称,这个数字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才能对外透露。青岛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也以这是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爱心卡”的使用频率。 记者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获悉,2009年至2011年9月,市北区共为残疾人办理“爱心卡”4231张,如果每个区按照这个平均数来估算,青岛市内七区共有“爱心卡”3万张左右,目前青岛市居民中共有残疾人43万,占青岛市总人口的5%左右,“爱心卡”数量不到残疾人总数的10%。 交运集团温馨巴士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共有大约700部公交车,每月刷卡量在300万人次,“爱心卡”的使用次数为5.36万人次,以此推算“爱心卡”使用率不到2%。 残联的有关人士介绍,“爱心卡”的办理流程严格,不仅需要本人持证办理,还需要多项证明材料,并不存在乱办卡的现象,如果整个公交系统“爱心卡”的使用频率与交运集团温馨巴士公司统计的不到2%的数据相近,那说明“爱心卡”并没有泛滥使用。 “最近我们也看到有人在网上议论,很多正常的人在使用‘爱心卡’,我认为如果是残疾者家属使用,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因为一般残疾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好,倒是建议向北京学习,不用卡而是拿着残疾证就可以免费坐公交。”残联的工作人员说。 “爱心卡”提示音曾引争议 琴岛通“爱心卡”刚刚施行时,也有残疾乘客反映,换了琴岛通卡后提示音变成了“爱心卡”,残疾人在车上受到更多乘客关注,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据青岛市残联统计数据显示,因为感觉受到歧视,岛城有六成左右的残疾乘客提议取消乘车卡提示音。市残联组织联络维权部也曾对外称,自残疾人乘车卡更新之后,他们多次接到残疾人的投诉,要求残联代表他们建议市交通部门取消提示音。但是经向交通部门沟通,最后决定还是保留这个提示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