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巨野县排练大戏备战十艺节
传统“非遗”戏唱唱新农村
  • 2012年05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吹打乐《唱大戏》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文化之春走山东”采访活动4月28日走进菏泽巨野,作为省内各类戏曲汇集的宝地,菏泽在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具备先天优势,仅巨野一个县就有《闹喜宴》和《唱大戏》两部新编“非遗”大戏入围全省十艺节重点打造剧目。目前,这两部剧都已改编完成,正在加紧进行排练,以备参加十艺节群星奖选拔。值得关注的是,以上两部戏融合了山东梆子、山东琴书、坠子和山东落子等多种“非遗”曲艺种类,讲述的却是发生在现代农村的故事。
  融合多种“非遗”曲艺
加入菏泽地方小曲

  一走进巨野县文化馆,记者就听到了带有浓厚鲁西南味道的吹打乐,来自巨野县的民间艺人正在紧张排练大戏。巨野县文化馆馆长魏玉静告诉记者,大伙儿正在排练的《闹喜宴》和《唱大戏》是巨野县为备战十艺节精心打造的两部戏。《唱大戏》去年4月份就已经完成改编,为了试试效果,已经在菏泽和巨野广场上演出多次,效果良好。
  “《唱大戏》使用的乐器包括笛子、大喇叭、二胡、铜锣等等,更是融合了山东梆子、山东琴书、坠子等‘非遗’曲艺形式,还加入了不少菏泽市的地方小曲,改编后的《唱大戏》比原来粗放式的演出更加精炼和浑然一体。”魏玉静在现场一边指导乐队一边介绍《唱大戏》。
  魏玉静称,地方戏曲备战十艺节的国家级赛事必须改编创作内容,而《唱大戏》就是保留了鲁西南吹打乐的精髓,讲述的却是现代农村居民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戏表现了农村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搞文化活动的热闹场面,大家欢天喜地、自娱自乐,场面非常欢乐。演奏人员全部是来自农村民间的高手,他们的技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保留了传统精华。”
用传统山东琴书形式
讲述现代农村的故事

  巨野县备战十艺节的另一部戏《闹喜宴》以大学生村官长期留在农村帮助农民致富为主题。故事中大学生村官考上公务员仍不回城继续留在农村,引起了未来老丈人的反对,而经过大学生母亲的好言相劝,老丈人终于接受了留在农村的村官。
  魏玉静告诉记者,《闹喜宴》讲述的是农村中发生的真事儿,创作和演出团队也是来自民间,用传统山东琴书的形式讲述了现代农村中的鲜活故事。“为了《唱大戏》和《闹喜宴》冲击群星奖,菏泽市和巨野县从上到下都将备战十艺节作为重头工作,签订了责任书就得排出好大戏。”魏玉静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