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大学生夫妻辞职种菜创业——
“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很充实”
  • 2012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张艳红在自己的西红柿大棚中劳作。  本报记者 王超 摄
  本报5月2日讯(记者 王超) 毅然放弃原本稳定殷实的工作,扎进蔬菜大棚开始自己的种菜创业之路,徐传鹏与张艳红这对80后大学生“田园夫妻”坚定地将自己的事业放在了田间,用辛勤与汗水浇灌培育自己的事业与理想。
  4月25日下午,记者在广饶县大王镇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见到了徐传鹏与张艳红夫妻,他们种植的蔬菜大棚就在这里。在合作社数百亩的蔬菜大棚区,夫妻俩与其他菜农一样,每天在自己的两个蔬菜大棚里种植、管理蔬菜,周而复始,然后将成熟的蔬菜一筐筐运出,用辛劳换回经济效益。与其他菜农不同的是,这对小夫妻脸上的稚气还没有完全褪尽。
  丈夫徐传鹏今年29岁,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妻子张艳红今年26岁,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两人的家都在广饶县城,大学毕业后,两人一同在一家公司工作,工作稳定。去年7月份,徐传鹏的一个决定让人吃惊,从打工的单位辞职,到大棚里种菜当菜农。“之前工作的岗位,工资并不低,但是学不到什么东西,锻炼一段时间什么人都能干,工作虽然相对稳定,但是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自己本来就喜欢农业,一直想有自己的农业产业,所以就来这里创业了。”学园林专业的徐传鹏乐观地解释着当初自己的决定。
  “现在的大学生忙着考公务员,或者进公司打工,他们一对年轻夫妻,放着清闲活不干,跑这来种菜,不怕苦不怕累,真是好样儿的!”见到记者采访,周围有菜农这么夸他们。“刚开始知道他决定要自己种菜,确实是有点吃惊,但是很快就平静了。”妻子张艳红笑着说,夫妻两个人共同点挺多,我也希望生活能够过得充实、有劲,所以很快就变吃惊为支持。说到当时自己决定种菜,徐传鹏觉得庆幸的是双方父母都没有过多的阻拦,反而挺支持自己的工作,“只要正经地干,能够踏踏实实地工作,做什么都行。”徐传鹏说这就是父母得知自己要种大棚蔬菜时的态度。说到妻子他更是感激,放下工作,陪着他每天在大棚里劳作。就这样,2011年7月,徐传鹏抓住机会,两人筹集了12万元,承包了两个共占地8亩多的蔬菜大棚,开始了他们的菜农生涯。
  两个人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们在棚里种了西红柿,有不懂的问题,就向其他种植户请教,或上网查询。他们平时就住在大棚附近的小阁楼上,里面堆满了书,一边学,一边干。徐传鹏在家是独生子,张艳红从小也没受过什么苦。现在,两个人像其他菜农一样,天天种菜、浇水、打杈、摘菜……为理想而忙着。遇到大棚里活多的时候,两人饭都顾不上吃,从白忙到黑。但两人互相鼓着劲,从来没打过退堂鼓。自去年腊月开始,他们种的西红柿一批批、一茬茬熟了,到现在已经卖了3万多斤,毛挣6万多元。
  但是徐传鹏也有自己的苦恼,那就是缺乏资金。“理想与干劲是有了,但是资金缺乏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银行贷款也很难办,没有资金很多新技术就无法应用,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也上不去,产业规模也无法扩大。”徐传鹏说道,除了资金另外一个让自己很苦恼的就是种子与肥料,市场上的种子和农用肥料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情况比较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生长。“除去材料和水电等费用,怎么也得两年才能收回成本。只要收回成本,以后就可以放开手,陆续增加种植的品种,提高质量,做出特色。”徐传鹏说,如果以后资金允许,可以搞种养结合,把自己心目中的“农业”做大、做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