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货车司机到高利贷“大鳄”,宋文波——
为了放贷跌入借贷深渊
文/图本报记者岳茵茵本报通讯员赵方敏
  •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铁窗内的宋文波。
  本报4月24日A10版曾报道此案。
  宋文波,30岁,泗水人,2011年涉足高利贷生意,从此走向了不归路。他开着宝马轿车,手拿“LV”,时常随身携带几十万现金,是旁人眼中的“有钱人”,把近百人卷入高利贷的漩涡中。随着借款人不断的失踪,宋无力支付债主利息,选择了消失。4月24日下午,经过长时间的布控,警方将其抓捕归案。

借高利贷还债却发现“商机”
  5月4日,记者在泗水县看守所见到了宋文波。民警讯问涉案人的电话号码,他能一口气背出了8个。他说,从小就对数字有种天分,能过目不忘,也是这些数字吸引着他走向万丈深渊。
  宋文波出生在泗水县黄沟乡一个普通的农家。中专毕业后,他一心想当兵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17岁时,宋文波学会了开车,在离家不远的一家玻璃厂当司机。24岁那年,他贷款18万元和朋友一起买了货车跑运输。一次,他驾车从湖北宜昌拉着30吨的柑橘运往济南。走山路时,路面突然塌陷,车从山坡上滚落下去,他被甩在半山腰上。“我在石头上趴了整整一夜,货车打着滚的掉落下去。”宋文波心有余悸地说,天亮后他才获救,幸好只有腿部受了点轻伤。 
  随后,接连的几次车祸让他负债累累。2010年,他无奈之下借了4万元的高利贷周转,4个月后却必须还给债主6万元。高利贷巨大的利润空间,让宋文波看出了“商机”,也开始涉足高利贷的“生意”。

借钱放贷赚差价落入深渊
  2011年,宋文波向银行贷款17万,开始了放高利贷的生涯。“1万元每天有六七十元的利息,利润非常可观。”宋文波尝到了甜头,为了加快赚钱速度,不久后他开始吸纳个人的存款。
  “我从别处以1万元每天六七十的利息拿钱,放给别人每天八九十块钱的利息,从中牟利。”宋文波说,他把钱借给别人,只有借条没有抵押。那时,他经常一天经手二三十万,“生意”越做越大,让他志得意满,而情况却悄悄发生了改变。
  为了提高身价,他花30多万买了一辆二手宝马轿车,却过户到别人名下,为的是能从车主那借笔钱。“等于我拿车做抵押贷款,车由我使用,每月向他支付高额的利息。”宋文波说,买车时,他借出去的钱就已经很难收回了。不久,他发现借出去的钱基本上都没有任何抵押,只有一张借条,很多借款人无力支付高额利息,选择了消失,钱也追不回来。
  “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我还得还利息,压力越来越大。”宋文波说,这些钱都是从个人手里借的,为了保证信誉,他只能再借钱还给债主们。高额的利息像雪球般越滚越大,他一直拆东补西地周转。为了能借到更多钱,他从汽车租赁公司租来车抵押给债主,借钱还利息。为了取得更多人的信任,他开了一家理财公司,对外声称注册资金一千万,实际上根本没注册。
  2011年1月10日,不堪重负的宋文波选择了逃亡。

归案,对他来说是种解脱
  为躲避警方和债主的寻找,宋文波和女友四处躲藏。最终落脚在新泰一小区租房居住,饱受精神的折磨。“每天晚上,那些数字就会在我脑子里翻来覆去,其实本金就200多万,加上利息现在算起来得有800多万。”他说,归案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种解脱。
  从以前每天经手二三十万,到归案时身上只有女友卖了项链换来的1000多块钱,最苦的时候甚至连100元都拿不出来,宋文波从浪尖跌入谷底。他说,自己从不穿名牌,很少去娱乐场所消遣,用的LV包是150元买的假货;他没买过一套房子,宝马车只是为了借钱和充门面。
  身陷囵圄,宋文波说自己很踏实,终于不用每天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凑钱偿还高额的利息。“在这场金钱的游戏中,我曾经是一个赢家,但最终成为最大的输家,还要用我的青春陪葬。”坐在铁窗里,宋文波叹着气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