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年治污后,何日活水来
  •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小清河上停靠的渔船。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出海的渔船。
  捕鱼的渔民。
  如今的小清河。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记者 杨万卿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曾经的小清河清澈见底,两岸物产丰饶,是整个羊口镇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但随着化工厂的兴建,小清河的环境开始恶化,河面上气味腥臭,河水里鱼虾绝迹。经过治理后,河水虽然变清了,但河里仍然没有鱼虾,就连近海的渔业产量也大为减少,祖祖辈辈打渔为生的渔民开始面临生存的绝境。
当年的河水清澈见底
  记者这次首先到达的地方是寿光羊口,羊口镇在历史上曾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渔业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这一切全部得益于小清河的存在。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那时的小清河,美得清澈见底,如一条银白色丝带环绕在大片大片的棉田里,河两岸,两三米高的芦苇一簇簇地随风摆动,一阵风吹过,夹杂着芦苇的清甜。目及远处,一艘艘渔船鱼贯而过,渔网被肥大的鱼儿撑得满满的,像要溢出来一般。村民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就像过年一般。
  孩子们也忙着抢些小虾、小蟹,如果谁抢到大个的,都会骄傲一整天。大人也只顾着把鱼分捡归类,全顾不得孩子们的调皮嬉戏。春夏之交的傍晚,总有情侣漫步到河畔,享受这静谥的夕阳,背对背默默许下心愿。
  天热的时候会有一群小孩,赤裸着全身,在大人的陪伴下,嬉闹在清如明镜的河水中。
一群妇女,从家里带来沾着农田泥土的衣服,用很大的盆装着,坐在河边一块平坦的石头上,一遍一遍地洗去衣服上的污垢。
  河边是一片与蓝天映衬的绿色芦苇荡,绿得嚣张跋扈肆无忌惮。在芦苇荡的深处,有很多昆虫亦或者飞鸟,弹奏出一首欢快的合奏曲。 
  傍晚的时候,一群飞鸟长久地驻足于此,小清河静静地迎接着渔民们的归来,纯朴的笑容映在渔民脸上。那个时候,在小清河畔长大的渔民都对小清河的清美未来充满信心。
富了化工厂黑了一河水
  记者沿着小清河寻找源头的过程中,三五成排的渔船依次横列在河道中。最靠近南岸码头的渔船与码头有几尺宽的间隙,间隙里是一层淡淡地油层浮在水面,小清河一路带来的污秽在渔船的夹缝中淤积,散发着时有时无的腥臭。仅仅从嗅觉,就能感知到这里的环境已经不容乐观。
  各种腥臭味、化学试剂的味道,夹杂着道路两旁田地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味道,闷热的天气,还是让记者不得不关上车窗。往车窗外看去,不时会看到沿路村子附近突兀冒出厂房的分离塔、蒸馏塔等等化工设备。
  小清河的环境日益恶劣,不是来源于天气变化,而是源于周边大大小小的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     
  站在码头向河两岸望,视线穿过凌乱的渔船的桅杆,小清河的河面非常宽阔。河岸是郁郁葱葱的芦苇荡,一望无际。芦苇是生命力极为旺盛的物种,抗污染能力强,在小清河两岸,芦苇荡总能长到一米多高,常年为净化这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河水贡献着力量。最靠近岸边的一排排芦苇,已经变成了黑色。 
  与芦苇相比,小清河沿岸的人类要脆弱得多。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的人们,如今突然没了方向。
治理后水清了但仍没啥活物
  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天,是渔民们开海的日子。过完了年,闹完了元宵的渔民们就又要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了。在开海的日子,渔民们的开海祭海的活动就成为祭海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靠水吃水,为了祈福家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渔民们出海前,在开海的日子里总是用渔民们自己的方式来祭海,祈福大海保佑出海的渔民们一帆风顺,出海平安。
  以前,从年后正月十六到6月中旬,天天都能出海,从来都是满载而归。
  “今年不行了,从年后到现在,加起来,出海的时间也不超过五天。海里现在什么都捕不上来啊。”羊口镇干了一辈子渔民的老孙,一提起现在几乎完全没本的渔业,很心酸。
  记者跳上岸边连在一起停泊的铁皮船,很多船工就坐在船舱吃小菜,一个啤酒瓶子倒在地上。偶见有打捞着点东西的,也仅是一点爬虾、白蛤之类。当地久负盛名的特产毛蛤、小银鱼之类已经绝迹。一位船老大说,以前出海前都要费很大的劲儿铲除船底附着的牡蛎,要不然会影响船速,现在不用了,牡蛎基本没有了。
  “现在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以前油污满河,水都是黑的,在镇子上都能闻见恶臭。现在治理过后,水倒是清了很多,但是水里基本没什么活物,看来还是有毒。”老孙说。
有点办法的渔民都转产了
  在羊口镇上的居民看来,这条世世代代养育小镇的母亲河,不仅仅给他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还承载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
  虽然漂在海上时,会有强风恶浪,但是上来之后,又开始想念海上捕鱼时那种收获的心情,但是现在,因为污染,近海的鱼类越来越少,很少有满载而归的时候了。
  他们不是农民,农民可以改造土地,提高单产,对这些渔民来说,他们的生命线就是小清河。他们可以征服海洋的风浪,却无力斩断侵蚀大海的祸手。
  生活在小清河,羊口镇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看见美丽的羊口,发展的羊口,被称为“小香港”的羊口。可是,现在他们发现,在自己的下一代还没有来得及看见欣欣向荣的羊口,就要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羊口仅仅依靠渔业工作、生活,已经难有收入。
  “我们是被动的,无奈的。我们没有能力和权利去制止、去挽救我们的母亲河。”老孙低下头,最后说了句,“不用十年,大部分鱼类不能生存时,渤海就要成为死海了。”
  现在羊口有点办法的渔民,转产的转产,走人的走人。“逼到绝境上了!近海捕捞停了,什么东西都弄不着了,渔民的生活来源断了,他们很悲惨。”每个渔民都明白,以后这条祖辈交给自己的路,还能走多久,要看这条世代依靠的河,要怎么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