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传奇,却不肯称英雄
——“王牌飞虎”王延周的非凡人生
  • 2012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王延周曾驾驶这架战斗机击落多架敌机。
  王延周当年所驾驶的P-51型“野马”战机。
  ◤2011年6月28日,王延周在家中翻阅图书(资料片)。  记者  张永斌 摄 
  本报记者 张永斌
    5月6日,日照市民胡一民领着他6岁的儿子在日照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游玩。一楼东侧一块2米高的滚动荧屏吸引了父子俩。不一会儿,一张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王延周的照片浮现在荧屏上。
  胡一民向他的儿子介绍:“王延周是咱日照的英雄。2005年,王延周应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被授予金质奖章。人民大会堂庆祝宴会开始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向他敬酒……”

     行为示范
   严于律己

  去年6月,记者拜访王延周,那时他穿着一件棕色的皮夹克,他介绍,这是当年随飞虎队在美国学习歼击机时得到的,一直保存到了现在。“我十几岁当了学兵,后来考上黄埔,进入飞虎队,一辈子与军人结下不解之缘。”
  赋闲在家的日子,王延周依然未曾忘却那片蓝天,看报纸时最关心的便是中国空军、航天等与蓝天相关的内容。“眼睛不大好使了,看报纸虽然不用戴眼镜,但小字看不清啦。我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要仔细地看。”
  在不少大孙家村村民的印象里,天空中传来飞机发动机的声音,王延周都会抬头注目观看。“现在的飞机和我当时开的很不一样了,我的技术‘退伍’喽。”
  “军人”这个烙印,伴随着王延周一辈子。王延周的侄孙子王彤介绍,这么多年来,他印象比较深的是,爷爷一直以军人的严苛标准要求自己。“比如坐在椅子上”,王彤模仿爷爷王延周的坐姿,腰挺得笔直说,“我爷爷从来都不倚着椅子背,都是直挺挺地坐着。”
  夏良柏曾在日照统战部门任职,被王延周称为“恩人”。3日,记者联系到了他的儿媳妇,据她介绍,夏良柏现已九旬高龄,脑子不那么灵光。王延周在北京被授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奖章,曾与夏良柏分享喜悦,两人谈到了不少过去的事情。
  “听王老聊,我公公1983年时因事到大孙家村,看到王老穿着一件空军的毛呢裤子,腿上还有一长排拉链,觉得他参过军。一聊起来,王老的经历非常曲折,便主动为他写介绍信。在其他更多人的帮助下,王老得以恢复名誉。”她说。那时的王延周已“低调”二十余年。
  王延周作为公认的传奇人物,是很多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的坚韧性格也在那时培养起来。卢沟桥事变时,王延周左膝盖以上中弹,同学们弄来几根树枝当筷子,两人用手按住伤口的周围,使子弹不能活动。
  王延周咬着牙,用“筷子”捅到伤口内将子弹夹出。当时找不到急救包,也没有止血药,他用手巾扎好,继续前进。“军人嘛,比起牺牲的战友,这点痛不算什么。”他曾这样说。
   飞虎英雄
   诲人不倦

  开发区北京路街道大孙家村一上了年纪的孙姓村民回忆,1962年前后,大队安排王延周教夜校,以发挥他的才能。王延周白天参加劳动,晚上教课,为失学孩子补习初中课程,为村里人扫盲。此外,他还教青年人学技术,柴油发动机、电机、抽水机、水泵、拖拉机的保养与维修,这些都不在话下。“王延周博闻多见,知识渊广,乡里的联中老师也比不上。”这位村民说。
  白天下地,晚上还得教课,这事放在别人身上,或许会叫苦连天,而对王延周来说,却是一件乐事。王延周生前并不掩饰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曾说:“我一生就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打仗,二是育人。”
  与教技术相比,他更注重道德品质的传承。他认为,老师应率先垂范,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再教学生专业知识。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事实上,与“飞虎”相比,“教师”这个身份更多的伴随着王延周。他在东北航校、国家体委航空部滑翔组等多地从事过教练员工作。1956年,王延周到滑翔学校报到,7天内学校所有的滑翔机种类及不同型号的教练机都被他掌握了,波兰专家尤拉认为这是奇迹。
  另一个“奇迹”接着发生。20天后,校领导宣布学生王延周成为教员,两个月后,又提拔他担任飞行队的副队长,主持飞行训练工作。
  王彤说:“小时候上学时,爷爷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他念过私塾,在美国留洋学习驾驶飞机,英语水平不错,那时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一些日常单词爷爷记得很熟。”王彤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课本中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王延周用很标准的英语将这个地名念了出来,“发音相当地道,很有范儿。” 
  八旬高龄时,王延周再次发挥教育余热。日照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曾从老干部、老战士等队伍中选拨了一批身体好、威望高、影响力大的人员组成“五老报告团”,王延周便是其中一位,为机关、学校、部队作传统报告30余场。
   对同乡慷慨
   对自己“抠门”

  1944年,流浪到陕西的山东男女青年,需要政府、军队共同援救,共同努力接济。第28集团军总司令李仙洲以山东老乡的名义招待空军山东籍老乡,他用一口山东话说:“沦陷区的乡亲父老,仍在日寇的铁蹄下挣扎,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被倭寇逼得走投无路的部分男女青年学生,只好背乡离井,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王延周被深深地感动了,缺吃少穿的日子他不会忘记,他盘算,眼下自己有近6万元的奖金,寄不到家里去,而且天天准备为抗日牺牲,要钱干什么?王延周毫不犹豫地当场捐出5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空军同乡纷纷解囊相助,形成一股募捐高潮。
  在当时,1万元的价值可买黄金10两。5万元可供10个青年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及生活费。
  一次捐出5万元的王延周,对待自己却十分“抠门”。回乡居住的他不抽烟不喝酒,喝茶也是“浅尝辄止”,一个茶根能泡好几天。
  张守乐与王延周做了四五年邻居。王延周经常告诉他:“我这辈子什么福都享受过了,什么罪也都遭过了。”
  从地里刨来土豆,王延周会把小土豆吃掉再吃大的;他吃剩的鱼刺,上面找不到一点残留的鱼肉。皮包、靴子等参军以来的物件,也都保存得妥妥当当。
  “七旬高龄骑自行车”,别人觉得稀奇,王延周却觉得没什么。
  王延周曾在南湖镇花峡峪村生活多年,有时需要到石臼街道接受体检。南湖镇和石臼街道之间约有四五十里远的距离。他有一辆老式永久自行车,都是骑着自行车来,骑着自行车回。
  “那时候他很注重锻炼,身体也还挺健康。他极爱干净,家里一尘不染。对这辆自行车也相当爱惜,总是绑着一块白毛巾,用来擦车。”在一位老邻居印象中,王延周个头挺高,眼睛明亮,乐于助人,爱干净,说话干练。“他说起话来,日照口音中夹杂着普通话,思路很清晰,绝无废话,一听就是受过教育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