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式建筑之忧
老建筑原貌恢复阻力大,归属不统一文物保护意识匮乏
  • 2012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蓝娜娜
  尖耸的塔楼、精美的雕刻,百余栋德式建筑散落于岛城各地,在为城市增添异国风情的同时,也记录着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如今,历经百余年风霜日晒的德式老建筑进入翻修维护期,可在简约、现代的理念下,部分老建筑原貌难现。9日,调查显示,无统一管理部门、部分老图纸封存难见、施工忽略文物保护等成了德式老建筑恢复原貌的巨大阻力。
现状: 大型德式建筑,维护遵循原貌
  2012年6月14日,青岛就要迎来自己121周岁的生日。回首历史,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派兵驻守青岛,青岛成为海防重镇并由此建置,当时名为“胶澳”。1898年,一纸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让德国人成为这里的主人,他们把这个城市改名为青岛。
  “青岛算是德国在国外唯一一个当作自己城市建设的地方。”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德文化遗产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欧涵说,1914年之前,德国人在青岛建了380多个建筑,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至今留存下来的仅有100多个。
  欧涵介绍,目前岛城主要进行市南区江苏路15号基督教堂、浙江路15号天主教堂、沂水路11号德国总督府旧址三大德式老建筑的维护,这三处建筑在维修保养前都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讨论,按照建筑老图纸原貌恢复建筑,中德文化遗产基金会提供技术支持。
问题: 主管部门不一,文物保护意识欠缺
  “即便我们非常努力地想要参与各个德式建筑的维护工作,但是由于青岛德式建筑分散,所有权分属不明,维修队伍就不可能统一,这样就不能保证所有德式建筑得到应有的维护。”欧涵说,德式建筑分属于文物局、规划局、部分企业或个人管理,一旦某个建筑需要维修,不需组织专家、市民召开听证会或掌握建筑原貌,各分管部门或个人就可自行维修。
  欧涵称,就他所知,目前青岛德式老建筑在维修前举行听证会的多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对于被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的德式建筑,很少甚至没有举行过公开的听证会。
  从事青岛德式建筑资料收集研究多年的袁宾久告诉记者,目前的德式建筑,除了像天主教堂等人们关注度高的“公众”建筑能享受到一砖一瓦原貌恢复待遇外,其余诸多建筑都不过是仿照原建筑总体结构恢复而已,类似一些当作办公楼或居民楼的德式建筑,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部原有装饰结构大多被现代化物品替代。
  “有次我看到负责维修的工人将老瓦片从一个简易滑梯滑到地面,很多瓦都碰坏扔掉了。”袁宾久说,施工人员缺乏文物保护的意识,或扔或损毁了许多有文物价值的东西,很令人可惜。而且,现在很多建筑只是恢复了外部整体结构,像一些铁艺、花纹等装饰性物品都被磨平或拆卸。
对策: 传统与新技术并用,争取多方支持
  “维修后要使德式建筑完全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袁宾久说,即便完全按照原有的图纸来维修,可百年前的原材料已经没有了,如何能保证“修旧如旧”。同时,由于目前流传的老照片多是黑白照片,且很多建筑现有的颜色已是经过粉刷了的,所以德式建筑原墙体颜色究竟是什么也无从知晓。
  袁宾久称,他对青岛知名德式建筑之一的青岛火车站扩容改造一事印象深刻。他记得火车站扩容改造时提出了“原样”的口号,待火车站改造完成后,他发现火车站的外观与之前相差无二,但是建筑内外的建筑材料都是新的,之前的“老味道”一去不复返。
  对此,欧涵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因为无法找到原有的老材料,所以现在所说的遵照原貌维护,是指在遵照建筑原有图纸的设计基础上,通过融合新材料,或在类似房顶等地方加设防火、防水的新型材料,使房屋维修后更加坚固耐用。
  记者了解到,欧涵所在的中德文化遗产基金会属于非营利性的基金组织,任务是通过德国文物保护专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技师等专业力量,对位于中国的德式建筑文物的保护进行积极支持。由于聘请知名学者、拨打跨国电话等事情需要消耗大量金钱,且还没有获得在国内募集资金的资格,所以目前基金会在资金上也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面对此困境,欧涵还是很乐观,他称目前基金会得到了德国联邦经济及科技部、德国外交部、德国档案馆、青岛市政府及诸多企业的支持,像江苏路基督教堂维护时,德国外交部就筹集赞助了120万元人民币的维修资金。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关注德式建筑的维护。这些,都让他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发展: 恢复被拆建筑, 打造信息资料库
  据了解,目前岛城留存的百余个德式建筑仅占德国建造时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余两百多个德式老建筑因社会发展和其他原因陆续被拆除,而留存下来的许多建筑,也因维修不精细没有达到原来的样貌。
  欧涵介绍,目前他们正与相关部门协调,拟恢复部分被拆除或者失去原貌的建筑,例如根据建筑图纸另辟场地建造一个“原样”的青岛火车站,作为中德文化活动交流中心使用;恢复中山路部分特色德式建筑,形成一个新的旅游观光地。
  同时,中德文化遗产基金会目前还在筹划打造一个系统的青岛德式建筑资料库,方便各类人群查阅建筑历史、资料,也为日后负责德式建筑维修的施工单位提供资料来源。目前,该基金会已与德国档案馆协商一致,档案馆同意提供信息支持。
  “类似青岛市规划局档案馆等官方机构,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无法进去调阅他们管理的德式建筑图纸,这样对于建筑的原貌维护非常不利。”欧涵说,他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够在德式建筑的维护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欧涵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对市南区沂水路11号德国总督府旧址以及市南区龙山路26号迎宾馆提供技术支持。除了对青岛的德式建筑维修提供技术支持外,目前基金会还参与了潍坊坊子区103幢老建筑、济南3处老建筑、广西省北海市部分老建筑的维护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