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员必修“全心全意”,而非“秀”
  • 2012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官员作“秀”通常都会受到舆论的指责,但《人民日报》6月4日反弹琵琶,在“七日谈”栏目中发表潘俊强的评论文章《“秀”应成为官员必修课》。该文称,“秀”是中性的,官员要面对群众,要和群众打交道,形象展示就是不可避免的。
  诚如潘文所说,“秀”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有表演、展示的意思,是中性的。其言外之意,大概就是人人皆可“秀”,明星能“秀”,官员也能“秀”,通过作“秀”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但这种笼统的一概而论,显然模糊了官员与明星的本质区别。演艺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确实需要在公共场合作“秀”,并且一般都会展示正直、善良、博爱等正面形象,以此向公众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而在私下里,不少演员也有着并不是那么亮丽的一面,他们或许褊狭,或许自私,又或许冷漠,甚至还可能有种种不可告人的恶习,但为了自己的形象和事业,他们必须学会作“秀”。这颇有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而官员却无作“秀”的必要,假如官员也像明星一样,把“秀”作为职业必修课,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一旦被群众和媒体戳穿,随之倒塌的将不只是官员的形象,更有政府的威信。
  如果官员一定要选一门必修课,首先要选的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所谓全心全意,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心群众疾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掺杂自己的好恶和利益;所谓尽职尽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既不能辜负了群众的期望,也不能逾越了自己的职责。
  潘文为证明官员作“秀”的益处,特别举了两位官员的例子,一位是在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另一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这显然只看静态画面而无视动态过程的误解。事实上,这两位官员都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这并非作“秀”。那位副厅长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并非只是公安厅副厅长,还有“省法学会副会长”的身份,并且长期关注“三农”问题,以请吃饭的方式直接了解农民工是顺理成章,根本就没想过“秀”的问题。那位副市长骑车送女儿上学,只是在尽做父亲的责任,更不是要“秀”给谁看。
  这些年群众反对官员作“秀”的呼声日渐高涨,根源并非群众观念滞后或者说官员“秀”技不佳,而是在很多地方确实出现了一些只会作“秀”的官员,在工作中他们喜欢唱高调、耍花架子,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却没用心思去了解真实的民情民意,也谈不上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刚一接触这种官员,也许会被短暂的“秀”所迷惑,但很快就会感到失望。前段时间,深圳的公务员上街擦皮鞋,显然就是犯了越位作“秀”的毛病,因为这样的“秀”既坚持不下去,也没有推广的意义。
  如果真像潘文的期待,作“秀”的观念最终深入官心,那么将来呈现的未必就是“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倒很有可能是一些官员以需要作“秀”为理由,振振有词地对抗群众批评和舆论监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