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下手术刀 拿起剪纸刀
剪纸、面塑等非遗项目首进山大医学院课堂
  • 2012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面塑艺术家邓君秋在向学生们教授面塑。 本报记者 王光营 摄
  本报6月4日讯(记者 王光营) 活灵活现的剪纸、栩栩如生的面塑、喜庆吉祥的中国结……4日,来自济南市民俗艺术学校的非遗传人走进山东大学医学院,对大学生进行手工技艺培训。民俗艺术家们现场展示绝活,手把手进行指导,民俗技艺让不少大学生着迷。
  “哇,一张红纸转眼就成了一对蝴蝶,真是太神奇了!”4日下午,剪纸大师郭金平拿出一张红纸,手中的剪刀上下飞舞,一对跃跃欲飞的蝴蝶很快就成形了。在山大医学院礼堂内,教授中国结的李梅和面塑艺术家邓君秋也被学生们团团围住。看着手中普通的红绳三绕两绕就成了精美的中国结,不起眼的面团揉搓几下就成了各色造型,引得大学生们大呼“神奇”。
  作为医学院的毕业生,五大三粗的夏勇和邱效东等也都报名学习中国结,双手看似笨拙,态度却一丝不苟。邱效东表示,由于医学课程很紧,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平时虽然有不少同学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机会学习。非遗传人这次走进大学课堂,让大家有机会拜师学艺,多一些传统文化的修养。
  “对医生和民俗艺术家来说,都需要耐心和细心,手上都必须有过硬的功夫。”山大医学院团委书记曲珊娜表示,本次活动第一期有130多人,主要面向毕业生,不仅能增强个人修养,还能学习一项技能,成为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
  “民俗手工技艺培训走进校园,不仅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对此,济南市民俗艺术馆馆长刘学斌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民俗手工技艺培训,这在省城还是首次。按照制定的“千人计划”,以后还将在其他高校陆续进行,共对1000名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刘学斌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前,民俗传承主要是师傅传帮带,学员多是下岗职工等。最近几年,学习民俗技艺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大学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不仅学习快,还能通过出国、工作等跨区域、跨文化交流,将非遗项目传承发展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