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度小了,考生心态更放松
考场里满是一张张笑脸
文/本报记者韩杰杰片/本报记者吴凡孙国祥
  • 2012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高三14班班主任吴宝增和同学们在一起。
  7日上午,咋潍坊中学考点,考生们微笑迎考,轻松上阵。
  一名走出考场的考生向记者的镜头做了个飞吻的手势。
  高考,曾经被称作“高烤”。那时,在某种意义上,高考,是考生、家长,甚至是全社会的一次“成人礼”。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及人们观念的改变,高考不再是成才的独木桥,而考生们的心态也完成了从战战兢兢到气定神闲的转变。
  这就是一次
普通的考试

  7日早8点,潍坊的上空还挂着大团的云朵。气温有些下降,小风微微吹着,一些市民收到的天气预报还显示可能会有雷阵雨。
  在潍坊七中考点外,几位家长聚在一起讨论下雨的可能性。
  然而无论下雨、降温与否,今年的高考都显得比以往更平静,“热度”降档。
  一些信号渐渐在向人们昭示,如今的高考,不是“高烤”,而是透着凉意。
  这些信号表现在考生轻松的笑脸上,表现在陪考大军的大幅缩水上,表现在高考房的降温上。
  考前一小时,一位考生正跟同伴讨论班花、校花的问题。另一角,一位艺术考生旁若无人地抽起了烟。一位考生拿着香蕉进考场被拒后,在场外悠闲地吃完了整根香蕉才步入考场。而拿着一本书还在聚精会神啃着的,已是绝对少数。考生少了很多焦虑,而马虎考生更是鲜见。在潍坊七中的首场考试中,考生都顺利进入了考场。
  9点一过,考点外的家长三三两两离开,整条大街顿时冷清很多。陪考的家长零零散散有几十位。
  在几天前,市区多家平价宾馆还敞开大门迎接高考生的入住,然而大大低于预期。即使是潍坊中学附近的吉祥大酒店客房部、怡和居商务宾馆、百怡商务宾馆,在其工作人员看来,高考房也没有变得更火热。
  种种小迹象,消弭着高考即高烤的传统印象。
  中午11时40分,考生孙鹏走出七中考场,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准备回家吃饭。
  “极力‘抗议’,家人才没来陪考。”他说,高考,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跟家人有什么关系?
  对今天上午的语文考卷,他感觉比较有把握,“不难”。“像在学校考了一次试,不同的是考生都不认识。”
  言笑晏晏的孙鹏不见一丝紧张。
  “紧张一点用都没用。”他说,除了让你更紧张。考学他并不担心,担心的是能不能上个好大学。高考他也不反感,反感的是社会营造的高考紧张氛围。“一条条红色条幅写着祝考生金榜题名,我看着就紧张。”
  这种非正常压力因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诟病”,如今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净化。
  39岁的阿孜古丽是新疆维吾尔族人,她女儿10岁被潍坊艺校作为特招生招进来后,她在潍坊已呆了第六个年头了。
  “本身孩子不紧张,这个催,那个催,这个吓,那个吓,很容易就将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阿孜古丽说,虽然她对孩子基本是鼓励为主,但是孩子从其他地方吸收的一些负面信息,很容易将高考特殊化,从而产生压力。一次,女儿对她抱怨说:“我们是恐怖分子吗?这个管,那个压。”
  而如今,她感觉,社会对高考炒作的少了,舆论也平静了,这是个好苗头。

关注度小了
考生没负担

  “我咋比孩子更紧张?”一位家长皱起眉头思索。
  高考临近,潍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玉国接待的咨询者也多了起来。
  家长跟学生的咨询比例高达9:1。这多少出乎意料。
  在孙玉国看来,家长比考生更焦虑。
  他说,在父辈那一代,高考是选拔人才的独木桥,迈过这个桥,人生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如今高考已不像以前,父辈们却没走过去的印象。而现在的孩子对高考的重要性不如父辈体会的深切,也就造成了家长产生难以沟通,进而焦虑、烦躁的心理。
  不过,这几年,一个慢慢的变化就是,咨询者也在反思:高考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不少。家长希望的无非是孩子健康、快乐,能养活自己,还能图什么?
  这种反思,反映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慢慢转变。
  面对高考,考生越来越平静。这种变化,潍坊行知学校语文教师王汝生也渐渐感觉到了。
  王汝生干了20多年教师,也干了20多年班主任。虽然学校不同,但是高考前的孩子们的点滴变化他却看在眼里。
  今年是他在行知学校的第四个年头,他个人感觉到,高考所加在考生身上的压力是递减的,考生心态是越来越好的。同样感觉到这种变化的还有高中心理辅导老师王瑞华。
  这种变化,跟学校有关,也跟家长有关。
  王汝生说,以前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是比较少的,如今各大学校都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将工作都做在了平时,学生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就被稀释掉了,到了高考也就能从容面对。作为学校,不再只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也致力于成为学生得以减压的地方。
  为学生减压,措施之一就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其实,更多考生的压力,是来自家长和周围的环境,而非高考本身。
  “拿陪考来说,有的家长觉得是好事,但是在很多同学看来,却是压力的来源。”王汝生说,陪考,特殊化了这次考试,易于给孩子们压力。这一次高考,学校跟家长沟通,不建议家长们进行陪考,并包了16辆大客,接送孩子进考场。这次学校900多考生高考,700多学生统一由学校送接,也就没有了家长陪考这种问题的存在。这对学生缓压是很有好处的,家长也很赞同。
  这种做法,也得到了一些调查机构的佐证。
  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者在“对于父母的关心”中,36.36%的学生认为是前进的动力,31.17%的学生觉得父母把高考这件事看得过于严重,18.18%的学生认为父母不该干涉自己,14.29%的人甚至觉得父母的关心是负担。超过半数受访者对于备考期间父母的关心持较为消极的看法,可见家庭因素对考生的心理有影响。考生与父母间的沟通交流和理解体谅是高考心理调适的重要内容,家长应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倾诉,别让家长的关心成为孩子的负担。 

不读大学
也照样成才

  调查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应不算罕见。
  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050万人,此后就开始逐年减少,1020万、946万、933万,再到今年的900万。截至2012年5月,在已公布2011年高招录取数据的23个地区中,录取率为78.7%,远高于计划的全国录取率72.3%。
  各大高校录取政策的宽松,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有的人戏称,随着高招录取率持续攀升,“考”大学将慢慢成为历史。
  昔日众人挤独木桥,今日为何会锐减?除了适龄人数这个主要原因外,社会提供的多元化选择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技校,如出国。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距2012年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潍坊一中的10名学生便已拿到了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据不完全统计,潍坊每年有大约千人出国留学,很大一部分就是高中毕业后放弃高考选择出国。
  这一趋势是全国性的。据有关调查,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保持高速增长,而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成为分流高校生源的一个新力量。从2008年起,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34万的历史记录。这34万人中,近一半是出国读本科。而据预测,近年,出国留学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本科生将逐渐占到留学人数的60%以上。
  此外,技校的增多,就业渠道的畅通,都给考生打了一剂安定针。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报道见诸报端,以前那种“进了大学门,就是公家人”的就业局势已经完全被打破,使得许多父母冷静思考高考对孩子将来是否真正有益。许多用人单位选择有一技之长的专科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照,这为职业教育赢得不少“印象分”。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参军,在部队接受锻炼。
  业内人士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一考定终身”和“高考决定命运”的观念正在淡化,关于成才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化,成才的途径越来越多,这也使得人们能更加理性地对待高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