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缘何渐近“她时代”
女生比例越来越高,成绩越来越突出
  • 2012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晓闻
  最近几年,岛城参加高考的女生比例持续上升,人数逐渐压过男生,高考渐进“她时代”。在靠成绩说话的中学甚至大学阶段,女生渐渐呈强势,并逐渐从校园蔓延到社会。对此,有教育界人士认为男性在学业和社会上已经面临危机,也有专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心,女性获得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原本就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现象:高考报名,女生人数超男生
  在一片关注声中,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今年高考,岛城一个现象引人关注,考生半数以上是女生。
  青岛市招考办统计数字显示,在今年刚刚过去的高考中,青岛有34955人报名参加考试,其中女生有18322人,占总人数的52.42%,比去年的51%增加了1.42个百分点。而就在2010年,岛城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还是男女持平,女生占报名总人数的49.83%。
  高考报名人数直接反映的是当年高三学生人数。由此看来,近两年的高三生,男生显然少于女生。而从人口出生信息来看,长期以来,同年出生的男孩一直要比女孩多。
  记者从青岛市计生委了解到,自1993年以来,青岛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即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出生103至107个男婴。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多是1993年或1993年以后出生的,男生反而比女生少了1600多人。出生时相对弱势,发展趋势却逐渐走强,优秀群体“女生现象”凸显。

调查: 中考:直升生过半是女生
  在前不久的市区优质高中直升生考试中,男女生的比例也十分引人关注。4所高中,每一所的直升生报名人数都是女生居多。
  比较明显的是青岛9中,报名的100名考生中,女生就有60多人。青岛58中有200人报名,其中女生有120多人。对此,有老师称,在近年来的直升生考试中,男女生比例失调这一现象一直如此,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今年,青岛2中最终录取了100名直升生,其中有55名是女生。一部分男生就是在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中,被“淘汰”了。因此,同一批进入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的孩子当中,男生自然就少了。
大学:理科班出现“小超女”
  中考的门槛挡住了一部分男生,在模式相同的高考竞争中,男生同样不怎么占优势。文科专业女生越来越多,理科专业女生越来越拔尖,这在各大高校似乎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小蕊说,近几年他们专业男女生比例越来越不均衡,上一届女生人数大约是男生的两倍多一点,到了他们这一届女生人数是男生的三倍。
  而理科专业虽然还是男生居多,仅有的几名女生也往往表现突出。青岛大学机电学院辅导员褚琳娜说,院系中女生表现越来越强势,往往男生做不到的她们都能做到,“学院举办的活动,女生不仅能编舞蹈排节目,还能导演、布置舞台、拉赞助,几乎担当了主要角色。”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一个班男生有25名,女生只有5名,却有4名女生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十名,其中还有两人担任团支书和学习委员。
  青岛大学化工专业,大二有一名叫王朝阳的女生,不仅学习成绩排名班级第一,还是学生干部,是学院组织活动的主力。王朝阳被许多男生称为“小超女”。青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孟天运也说,在青岛大学的很多班级里,成绩前十名的学生当中几乎找不到一个男生。
  同样,在以理科专业为主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男生人数远远多于女生,尽管如此,各专业经常考第一名的优秀生,仍然以女生为主。

职场:用人单位稀罕“优秀男”
  青岛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李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在面试新人时,总经理都是比较倾向于选择男性。“有一些岗位是比较适合女性的,比如文员、翻译,但是大部分岗位都至少需要一两位男性,来适应出差、加班还有一些强度比较大的工作。”李女士直言,公司的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闲职,一般新招进来的女员工都很年轻,总有一天要面临结婚生子。一旦女员工休产假,她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就没有人做了,只能让别的同事先担着。
  “有一个部门只有四个人,除了一个年纪稍大点的部长,另外三个都是差不多大的女同事,她们去年、今年都结婚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很担心她们赶巧了一块生孩子休产假。别说赶一块了,就是一个一个轮着休产假,公司都没法应付!”李女士说,尽管如此,每年招进来的新人当中还是女性居多。春节前,这家企业组织过一次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结果笔试结束后,进面试的竟然没有男性。无奈之下,他们在今年2月又组织了第二次招聘。

分析: 规矩女孩更易成“考霸”
  市南区一所小学的副校长称,一直以来,小学阶段的女生相对比较听话,成绩也好一些,男生要么调皮捣乱不爱学习,要么比较腼腆不爱出头,这是因为女孩智力发育比男孩要早一些。但是慢慢地,这种现象似乎渐渐蔓延到了中学、大学甚至社会上,优秀的女孩越来越多,男孩却显得越来越默默无闻了。这其实和性格有关系,因为女孩生性偏安静,在学习理论知识、记忆书本内容等方面相对要擅长一些,更容易适应现在的考试模式。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蔡勤禹觉得,当前的考试制度对女孩比较有利,导致不少女孩的考试分数都比男孩要高,自然出头的机会也就多一些。但是看得出有关方面也在尝试改革,比如现在许多名校都有自主招生这一环节,高考成绩仅作参考。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孟天运认为,“阴盛阳衰”现象可能与现行的教育模式有关。除此之外,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对男孩管束得比较少,而对女孩则要求比较严格,认为女孩就应该规规矩矩的,这也是造成女生听话守纪、成绩优秀的原因之一。
  孟天运说,社会应该给男性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使男性、女性均衡发展。
观点:危机论VS进步说
  “阴盛阳衰”是社会危机
  青少年研究者孙云晓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男孩危机”一说,认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呼吁“拯救男孩”、因性施教。
  “如今教育已经成了不可逾越的门槛,学业失败的男生将越来越难找到好一点的工作,在建立家庭方面也将面临更大困难。根据美国2005年的统计,一个年轻男人如果没上过大学,他的收入不到大学毕业生的一半,被解雇的风险比大学毕业生高3倍,离婚、犯罪、无家可归的概率也更大。学业上的帮助可能是预防这些社会问题的最经济的投资,难道非要等其威胁到大多数男孩的生存才值得关注吗?”孙云晓在博文中这样写道。
  青岛大学法学院讲师谢剑南也说,如果在一个单位,业务骨干都是以女性为主,那么同一单位的男性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职业焦虑感,如果男性压力过大,还有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女性冒尖,未必是坏事
  不过,也有乐观人士表示不必过分担心。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蔡勤禹说,越来越多的女性冒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说明女性地位确实提高了,至少能够和男性一起平等地进入学校和社会,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竞争,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不止能顶“半边天”了。
  有的单位倾向于招男性,多是出于工作需要。“其实在步入社会之后,女性要在家庭上倾注更多精力,而真正对社会贡献更大的,还是男性。”蔡勤禹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