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孩子当朋友一起快乐成长
“80后”父亲“能大能小”
  • 2012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当“80后”步入为人父的阶段,在感受为人父的幸福时,教育方式、父爱表达、对孩子的期待等事情,也列入他们紧张的日程表。与严肃含蓄的父辈相比,“80后”父亲更为直接柔和,不同的教育方式,或许会让下一代的人生更加精彩。
  有爱就大胆说出来
  “我要给女儿最好的父爱,不能像我父亲那样太过含蓄。”80后陈军抱着宝贝女儿说。 
  陈军说,女儿今年2岁,为记录她点滴的成长历程,他花了两个月工资买了一台单反相机。每逢假期,带着妻儿和家人出去游玩,让孩子深入体验大自然。如今,女儿的照片已经满满两个相册。“想给女儿弄个照片墙,长大后让她知道我有多爱她。”陈军笑着说。
  朱利林的儿子已经4岁,在家里他常和妻子逗儿子,“爸爸妈妈哪个更爱你啊”。“我长这么大,从没听父亲说过‘爱’字。”他印象中,父亲每天板着脸,一犯错就打他。偶尔学习成绩不错,特别是参加奥林匹克比赛,父亲买20串羊肉串奖励他。 
孩子也可以是朋友
  “80后”与父辈的关系是父子情谊,教育方式是家长式教育。而“80后”在教育孩子上更倾向于朋友式。 
  “和孩子做朋友,一起成长一起快乐,比把自己当作发号施令的家长要好得多。”市民陈辰说,养儿子就当养了个“兄弟”。平时在家,他努力做到和儿子平等,有事商量。妻子刘女士说,有时爷俩没大没小,互相称名道姓。但这种教育方式下,儿子异常懂事。今年儿子过生日,恰好老人生病住院,陈辰没时间也没给孩子买礼物,发愁如何和儿子解释。6岁的儿子在吃饭时,突然冒出一句话:“我不过生日了,把钱省下来给奶奶治病。”,一句话感动一家人。
  想起儿时,陈辰说,父亲是工人,直到现在还是家长式作风,在家里说一不二。父亲总是用扫帚作为教育工具,吃饭时也要依次坐好,父亲坐在最中间。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事,他很少和父亲说,偶尔说点事要先被责骂训斥一番。
“分分分”
不再那么重要

  在对孩子未来发展期望方面,虽然都为孩子好,但“80后”父亲和父辈有较大的差距。
  刚当上父亲的苏先生说,他们这一辈人中,严厉的父亲是家庭的主角,甚至主宰孩子的发展方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个好大学”是他们灌输的教条。年轻父亲杨燕祥说,“让孩子去飞,自由地去追,我就当个好朋友在一边看着,不出大问题就好”。
  让孩子有自己的爱好,把兴趣发展为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为之努力拼搏,而不是一味提高学习成绩,这是许多“80后”年轻父亲的期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