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堵有疏危险水域才更安全
  • 2012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6月12日,本报报道了《溺水者常常有,挡不住涉水人》一文,对邹平县黛溪湖水域的涉水安全,许多读者感到担忧。如何对一片水域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减少甚至杜绝频频发生的溺水事件呢?高新区龙吟水库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在本报6月13日刊发的《筑围墙,增巡逻,谁来玩水都不可》一文中,龙吟水库管理方在水库外围筑上围墙,增派人员沿水库进行巡逻,遇到有想进水库边玩耍的游客就想办法劝离,从而保证了水库近年来未发生一起溺水事件,保护了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
  龙吟水库管理方从堵的角度出发,将安全事故挡在了门外,但我们也注意到,许多危险水域并不具备龙吟水库筑围墙派人巡逻的条件,特别是在一些开放水域,完全采用堵的方式并不现实。除此之外,由于许多居民尤其是一些孩子天性喜欢戏水玩水,即使全部水域都封闭起来,也很难保证不会有个别人钻空子靠近水边。
  如何能让居民和游客在近水赏水玩水的同时,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这是考验管理部门和我们大家的一道难题。很显然,在如何保障涉水安全的问题上,我们无法“一堵了之”。像大禹治水一样,除了“堵”之外,能否在“疏”上做好文章呢?
  笔者不禁想到英雄沈星救人一事发生后,为确保游客安全,济南护城河、大明湖等地方加大安保投入,配备巡逻救生船,设置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等。另外,主管部门还在重点区域、部位安装了防护网,并进行24小时值班实时监控。这些经验能否用在滨州?
  近年来,许多部门在危险水域已经立了“禁止游泳”等警示牌,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梳理一下,把这些警示牌做得更大更明显一些,靠水岸靠得更近一些?对于水边的居民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强涉水安全教育,并且教给他们一旦落水如何自救的常识和知识?
  有堵有疏,加强引导和管理,相信一定能减少每年都会出现的令人痛心的溺水事件。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多想办法,采取足够的措施,危险水域一定会变得安全起来。
            (于荣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