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物回访>>
身体不允许经常出门她还想着儿童节看望孩子
  • 2012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牧琳爱的闲暇都是与书为伍。(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美国老太太 牧琳爱的“中国心”
  牧琳爱,这个在聊城可谓家喻户晓的美国老太太,本应守在儿女子孙的身旁颐养天年,然而她却告别故土,为了儿时的愿望毅然来到出生的中国,并持续不断地从事慈善活动,并成为聊城市首位获得我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友人。
  2010年5月8日是第63个世界红十字会日,记者从聊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当时全市有17人作了遗体捐献登记,其中牧琳爱以93岁高龄成为遗体捐献登记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今年已是95岁高龄的牧琳爱,身体不如以前那么灵活了。由于身体条件不允许,她出门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最近,她心里一直装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没能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到学校去看望可爱的孩子们。
  “等她身体好点了,再让她去学校。”牧琳爱的生活助理王玉清说,牧琳爱年龄大了,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不能经常出门。身体条件差,并没有影响牧琳爱上网、读报、写书的习惯。牧琳爱常骄傲地对身边的人说,她要写一本书。
  王玉清说,牧琳爱热衷慈善事业,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到现场,尤其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牧琳爱非常好客,见到有人来看望她,就笑着说“你好,坐!”等简单的中文。谈及捐献遗体,她毫不避讳,并倡导更多的中国人去做善事。牧琳爱说,她1917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北戴河,自那以后就和中国结缘,她常对周围的人说,她有一颗“中国心”,把遗体捐献在中国是她的愿望。
  1999年,牧琳爱的丈夫去世后,她变卖家产,只身来到中国,惟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中国定居下来。来到聊城后,她把大部分财产用于慈善事业。2004年,她个人支付了5位村民白内障手术的全部费用;200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大地震,她通过聊城市慈善机构捐助了一部分资金……
  “我爱你,你也会爱我,爱心是无国界的,爱是相互的。”她喜欢中国,爱中国人,中国人也爱她,牧琳爱常用不流利的汉语诠释爱的含义。
    本报记者 王尚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