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编民间船只海上搜救更给力
  • 2012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更多
本报记者 潘旭业
  20日,青岛沿海133艘社会力量船舶被正式纳入了海上搜救队伍(本报6月21日C05版曾报道)。实际上,在成立这支海上搜救队之前,社会力量救助就一直是海上救援的绝对主力,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沟通的纽带,能量发挥一直局限重重。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青岛发生33起海上险情,成功救助244名遇险人员,其中社会力量救助的人数占获救总数的97.95%。但受限于信息不畅、社会船舶自身设备落后、船员救助知识缺乏等,救援时效性较差,发挥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支实际上在承担着海上救援主力角色的社会力量,因为缺乏一个纽带,各自为战,救援效果大打折扣。
  社会力量相当于没有堆在一起的柴禾,只要把柴禾集中起来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缺乏统一的协调,缺乏系统的训练,这些蕴含巨大能量的社会力量大多时候并不起眼,甚至表现出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局面。而一旦彼此有了沟通的纽带,有了统一的组织,有了协调的行动,就会使得这些社会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事半功倍。相关部门要做的,恰恰就是顺势而为,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提供一个纽带,将这些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就能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