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象牙塔学生变成社会新鲜人,他们被打上了年代的标签,毕业季后,他们来了,来开始和这个社会沟通
七月职场,“90后”驾到
本报记者韩杰杰
  • 2012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更多
  21日,在潍坊职业学院,“90”后毕业生王怡跟同学们在校园内玩起“自拍”,记录他们在校的美好时光。 本报记者 吴凡 摄影报道
  2012年毕业季,跟往年一样,酷热、忙碌,夹杂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但又有所不同。
  十年一代,“90后”大学生今夏将首次成为主力军,涌入社会和职场,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宣告他们已经长大。
  独立、自我、开放、反叛……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他们被赋予种种标签。如今,即将步入职场的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赋予新的诠释。
毕业季与成人礼
  22岁的曹晓,在母亲眼中,还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儿。然而今年夏天,他将背起行囊,挥别校园,南下广州,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打拼。
  他的同伴是与他带有一样标签的“90后”。
  6岁入学,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第一批“90后”今年22岁了。
  在这一年的毕业季,据潍坊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预计,今年需在潍坊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6万余人,是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而在这个最大规模的毕业生队伍中,贴着各种社会标签的“90后”将首次成为主力军。
  不论“80后”们甘不甘心,社会舆论、关注焦点,正逐步向“90后”群体转移。
  毕业,作为真正的“成人礼”,标志着他们将步入社会,成为职场新鲜人。他们将由思想独立逐步到经济独立、行为独立。作为独立的个体,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开始掌握社会话语权,发出自己的声音。
  或许,以十年来划分一代,实在是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分法。但不可否认,生长环境必然会对生长期的人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80后”在吃着粘牙糖、老冰棍看《葫芦娃》时,“90后”已有了蒙牛、肯德基,已是生在电脑前,长在网络中。
  与“80后”相比,他们是更为纯粹的独生子女一代,在经历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在绝对人数上下降,但所能享有的物质生活和思想空间却日渐丰富和宽松,从他们懂事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手机和网络。
  这些在他们的成长中留下痕迹,也促使他们衍生出了不一样的生活态度。然而,大学四年之后,无论被认可还是质疑,第一批大规模迈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还是为这个时代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赋予新的诠释。
那些傲慢与偏见
  穿越版、反串版的毕业照、操场上的毕业裸奔、秀大腿,“90后”大学生的“超常规”毕业留念,再一次印证了人们对其的传统观感。
  不论这批孩子愿不愿意承认,人们固执地赋予他们的标签是这样的:喜欢穿稀奇古怪的衣服;上网对他们来说和吃饭睡觉一样必需;手机不能少,酷爱发短信;遇到难题就百度一下;高傲、自我,重视个人权利;理论高于实践;离经叛道,不知“民间疾苦”……
  一些极端事例更让人们对“90后”是“垮掉一代”深信不疑。“90后贱女孩”的出现,“90后”蓝衣少年暴打老人、“90后”少年虐猫至死全过程实录等。他们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浮躁、自私、爱炒作。
  “他们是浅生活、浅阅读的一代。”有人如是说,电脑给他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走了他们深刻的思考和反思的能力。
  “人们对我们有偏见。”同样是“90后”的毕业生张一鸣寒假过后就开始实习。在他抱怨实习单位一个月只给600元薪水时,前辈们会一脸不理解:你们这些孩子太不懂吃苦,我们刚开始实习才400元。“是我们太正常,还是你们太不正常?”张一鸣说,400元一个月,连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这还不抗议?
  对种种质疑,采访中,不少“90后”一笑置之。“懒得解释,爱怎样就怎样,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清楚。”还有人说:“还在提非主流啊,要是我们长大了,人们眼中所谓的非主流,不就成为主流了吗?”
标签之后的重量
  走入职场,在“90后”看来,是他们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两名“90后”学生刘鹏和黄启龙去年就开始了创业体验。他们从家里借取了启动资金购买了十万只南美白对虾苗,在学校免费提供的虾塘里开始创业。两个人从早到黑,挖池塘、测水、撒料、增氧、晚上巡逻防盗……一天二十四小时,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由于地段偏僻,购物困难,艰苦的时候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
  在他们身上,“90后”展现给人们的是积极的符号。
  无独有偶,寿光古城街道北马范村“90后”女孩武海鹏也早早开始了创业,进购千只火鸡苗,开始了“鸡保姆”生涯,并凭着对互联网的熟悉,在网上开展营销。
  “我们挺务实的,谁能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进入毕业季,“90后”刘燕妮格外忙碌,投简历、找工作。“‘70后’、‘80后’也曾个性张扬,也曾有父辈极力扼杀的个性。”刘燕妮说,但时间证明,他们都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
  虽然想法依旧不寻常,但对未来,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规划。步入社会的他们,正在用崭新的理念改变职场,以及他们自己的人生。
  “‘90后’唯一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死得晚一点。”“80后”的代表韩寒如此看待“90后”。
  或许,“90后”本没什么不同,只是时代特色较为浓重,只是正走在成长的路上,最终长大后的他们也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这个夏天,我们都在迅速长大,不要给那么多标签,多点相信,多点善良。”“90后”女生vicky说道,无论曾被贴过怎样的标签,每一代人都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普通人,“90后”也概莫能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