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探访北海新区帝赐街村
帝赐街里的帝王行辕
文/本报记者张牟幸子刘涛图/本报记者张牟幸子
  • 2012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图为大殿遗址的断层面,上面清晰可见埋藏的瓦当碎片。
  图为大殿遗址前的古井。
  在滨州市北部,距离海岸线约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不算太大的村庄,一半泥土一半砖瓦的房子让这个村庄有着与中国北方大多数村庄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孔。但就是这样一座普通的小村庄,却有着一个大气的名字——帝赐街,外界也许并不知道,这个小村庄里曾经有过一座恢弘庄严的帝王行辕。直到今天,村庄里的人们对于那段如同梦幻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仍能如数家珍,善良的人们依旧相信,那座曾经的帝王行辕是这个村庄历史传承的缩影,庇佑着他们代代子孙。
传说 >> 世代相传帝王赐,武帝拴马跑马街
  帝赐街原为无棣县马山子镇的一个村落,2010年北海经济开发区成立以后,便和马山子镇一起划归北海新区管理。《无棣县志·疆域志·古迹篇》(民国版)载:“帝赐街,在城北70里,相传汉武帝驻跸于此。”但是汉武帝是否真的来过,或是这处遗址属于别的朝代,目前都没有明确的资料表明,但是淳朴的人们坚持着祖辈的传承,相信村名是由帝王钦赐。在村北大殿遗址附近一处农田里,78岁的蔡会治还在忙碌着,听我们问起帝赐街的事情,他把锄头一放,往地头一蹲,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聊起了那些从老一辈人口中听来的传闻。蔡会治告诉我们,他并不识字,知道的这些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听说是汉朝汉武帝来过这里,在村子前面的十字路,以前也叫跑马街上拴过马,还建了一座宫殿,那个高台子以前老人们叫大殿,说是皇帝在那里住过,我们这个村名据说就是皇帝赐的。”蔡会治说。
  不仅仅是蔡会治这样的老人对村子有这样的感情,土生土长的新生代农民们也对这座村庄有着深厚的情感。三十岁左右的蔡会藏一直热心研究着村子的历史,并把从网上搜索的资料以及村子自有的资料小心地整理打印出来,他告诉我们,在大殿的遗址上,曾挖出过一些保存完整的盆、碗、罐等陶瓷器皿和宋代铜钱。有一种碗还很像宋代的耀州窑的笠碗,“这里以前还挖出过一张大供桌,长三米左右,宽一米,高也差不多一米,桌子腿上刻着万历年、帝赐街几个小字,我小的时候学堂里就用那个供桌当课桌,我们都在那个桌子上读书学习,但是后来不知道那个桌子去哪里了。”据村民介绍,帝赐街村曾经更改过名字,改为“朝阳村”,但是这个名字并没有被村民认可,在几年之后便又改回了“帝赐街”。说起这一典故,蔡会藏笑着告诉我们,那还是在文革期间,也就是1967、1968年的时候,觉得帝赐街这个村名有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就改成了“朝阳村”,“但是村民们并不认可,说朝阳村都不知道在哪里,地图上也标注的帝赐街,五六年以后就又改回来了,村里都觉得还是帝赐街亲切,叫着也顺口,帝赐街都这么多年的历史了,都有感情了。”
  这座村落的村名是哪个皇帝钦赐的,汉武帝是否驻足此处并在曾经的跑马街口拴过马,这些对于村民们来说都不重要了,在他们的心里,世代相传下来的帝赐街传闻就是他们一直信奉的事实,是真实的历史。
现实 >> 帝王行辕早已逝,空余残砾对苍天
  19日上午,我们沿着村里的直道往前走,一直走到路尽头然后左转,那座传闻中的行辕就这样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没有想象中的高墙大院,也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栋,哪怕连一个大殿的柱子都没有,我们面前只有一个呈立体梯形的高台,东西长约五六百米,南北宽约三百多米,这个高台比周围平地高近两米,而且台地由南向北分三层逐渐增高。去往这个高台的小路上散碎着,似乎是那座行辕存在过的唯一痕迹。沿着这些瓦片,我们登上了这个高台,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半个帝赐街村,至此,我们才依稀有了些置身帝王行辕的感觉。据村子里老一辈的人们介绍,我们站的这个高台,就是曾经那座行辕的大殿,因为只有帝王居住的行宫才可以建得这么高大。曾经的大殿遗址上,如今已被这里的村民种满了枣树、玉米等农作物,在遗址一侧的断层上,能清楚地看到土方下面埋着一层又一层的瓦片、瓷器碎片等古老的物件,据村民介绍这里还出土过一个土灶锅台,这些老物件的碎片无声地昭示着那座曾经恢弘大气的宫殿的确存在过。
  蔡会藏和在村委会工作的蔡凤东带着我们再次来到了大殿遗址前,蔡凤东指着由南向北分三层逐渐增高的几级高台告诉我们,层层增高的地基就能看出这是古代等级分明的标志,“越大的官越有钱的大户人家才能住这么高的房子,普通人家的房子是不能盖这么高的。”我们绕到大殿遗址的一侧,在断层处用树枝翻找,不时能看到一些雕琢精致的瓷器碎片,蔡会藏随手从遗址处拿一块碎瓦片告诉我们,这些瓦当应该就是汉朝的瓦当,“你看上面的纹路是格子状的,好像是用布蒸出来的,听人家说这种标志就是汉代瓦当的标志。”随后蔡凤东又递给我们一块刚从土里挖出的瓷器碎片,上面碧绿色的花纹清晰可见,埋藏这么多年依然釉色鲜艳。
  蔡会藏告诉我们,从这些瓦当和瓷器碎片来看,这里曾经是一个很繁华经济很发达的地区,但是现代却远不如古代时那样发达了,“村子里确实资金很少,所以这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遗址要么就被埋没,要么就被破坏掉,无法发展。”说到这里,蔡会藏的神情有些寂寥和惋惜,他望着那座曾经的大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息里,饱含着村民们对于小村庄发展的急切,对于历史遗址保护不当的担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