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照:更快 更远 更蓝
————写在日照国际海洋城开发建设启动之际
  • 2012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规划’出来的。”26日下午,日照城市规划展览馆两位参观者仔细观看日照国际海洋城规划总图。
  ◤原海映象项目位于日照国际海洋城高端社区,提供诗意栖居环境。
  ◤日照国际海洋城座落的涛雒镇人才辈出,图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祖居。
“抢”来的海洋城
  拿到“出生证”
  文/田文阁 片/刘涛
    “发展到今天,海洋正为日照提供另一种可能,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空间。”2011年1月4日,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日照国际海洋城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三区三园”列入其中,成为国家战略项目时,日照市委书记杨军更多的是清醒:“‘海’和‘洋’不是一回事。‘海’只是‘洋’与‘大陆’间一小部分水域。实事求是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近岸’打转,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海洋经济,走向深海远不够。”
  清醒,催生速度!在半岛沿海城市中,无论经济规模、产业基础、科技研发,还是人才支撑,日照不占优势,却出人意料地拿到“国际海洋城”的“出生证”。
  国家海洋局一位熟悉内情的专家评价:这是日照“抢”来的!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此后,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部署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
  日照敏感认识到,这是加快发展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虽然日照抓住了改革开放第一波大潮,因港立市,但开港已二十多年的港口经济怎样转型升级?更远更蓝的“以港兴市”路在何方?半岛蓝色经济,为日照弯道超越打开一扇全新大门。
飞跃过去
  然而,在与青、烟、潍等全面对比后,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个差距。
  “必须找到一个支点,飞跃过去。”市委书记杨军斩钉截铁。日照直接把目标定为全力争取与新加坡合作,建设一个蓝色经济试验区,打造全新海洋经济发展增长极。
  知易,行难!苏州工业园是改革开放后中、新合作第一块“实验田”,中新天津生态城是第二块“实验田”,中新广州知识城生根“南风窗”。日照有什么?新加坡方如何看这个议题?
唯一的选择
  面对一连串问号,日照反而更坚定了对这一目标重要性的认识。“当时惟一的选择,就是以更扎实的态度、更前瞻的规划、更快的速度,赢取潜在合作方认可,争取省、国家支持。”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同道这样总结。
  就这样,日照“挤”进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项目推介到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
跑着办手续
  “仅国家层面就涉及24个部委,市直部门每一道手续都跑着办。”日照市委副书记、国际海洋城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侯成君,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具体“跑”国际海洋城,事后回忆。
  有此为证:日照国际海洋城起点是“挤”进2009年11月28日的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第十四次理事会的。当时从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到赴新加坡“推介”所有准备不足40天,且一切从零起步。
  6月11日,日照获悉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近期推进一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了解到没有国家级院所支持不可能挤进项目计划的信息,立即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联系。当天下午4点半,该中心4位专家应邀赶到日照,与国际海洋城相关部门连夜加班。第二天上午8点半,项目建议书编制出来,连同相关资料,下午4点送到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厅,接着上报。
  “前后18个小时,不可思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侯纯扬研究员感叹。
  日照,就这样“抢”出一个国际海洋城!

□采访手记(一)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但当大方向明确之后,胜负之别,就取决于速度!
  发展,是一种竞争,谁占得先机,谁就取得更大优势,而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尤其后来者,惟有更快,才能超越!
  在日照国际海洋城听到的这些话,给人启迪……

“规划”之城
  发展路径受到肯定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规划’出来的。”2011年1月4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当天,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青岛办事处主任刘耀华先生在第一时间接到日照市的电话,这样说。
  这句来自合作方的评价,既是对日照有史以来第一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项目前景的认可,也是对日照国际海洋城发展路径选择的肯定。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讲话后,日照立即行动起来,并把“挤”进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第十四次理事会议程作为启动与新加坡方合作的契机。
“白纸”尽显规划之利
  可当时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拿什么当敲门砖?
  “惟有规划!规划是城市的龙头,是城市的最大财富。”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对合作方说:“日照地处‘一桥’(新亚欧大陆桥)‘一环’(环黄海经济圈)‘一极’(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一极)‘一线’(从天津到上海这一沿海港口岸线)的节点上,是中西部沿桥地区的主要出海口之一,与日韩隔海相望,经济互补性强。国际海洋城选址于两个国家一类开发口岸中间,虽然目前是一张白纸,但这恰恰却是难得的‘地利’,只要高起点、前瞻性地做出一流规划,就一定能迅速崛起为蓝色经济的核心集聚区。”
国际水准 权威专家
  可谁来规划?做什么样的规划?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做国际水准的规划,学最经典的样本,请最权威的专家。
  几经对比,日照把“概念性总体规划”的目光投向新加坡“盛邦国际咨询”。
  新加坡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样本,“盛邦”是新加坡最大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公司,前身为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四十多年来承担了新加坡全岛所有26个现代城镇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为85%的新加坡国民提供了高品质的住房。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规划项目,就是中新政府之间合作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
很快,在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协助下,日照国际海洋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紧锣密鼓进入流程。
  “产业规划”,在省发改委、省蓝办大力支持下,日照直奔国内最权威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居高,方能临下!要找就找最权威,因为权威的背后是品牌、是政策、是市场!”日照市委副书记、国际海洋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侯成君回忆。
  前后半年,日照国际海洋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完成。
  那么,日照国际海洋城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
  根据规划:国际海洋城位于日照主城区和岚山城区之间,起步区6.63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海岸线16.5公里。依据区域生态敏感度和生态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保护协调关系,整合山、河、海、湿地等资源,形成“两心一岛十组团”的规划结构,确定近海发展带、临海生活带、都市发展带、加工制造物流带四大功能分区。发展愿景:打造国际水准、海洋特色、产城融合的蓝色新区;发展理念: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发展定位:日照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引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先导区,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生态宜业宜居蓝色新区。
“第三极”
  “日照国际海洋城已纳入国家战略,列入山东省重点打造的‘三区三园’和日照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第三极。”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同道强调: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世界海洋经济科技发展方向,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为战略重点,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高、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文化浓郁的滨海生态宜业宜居蓝色新区、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重要展示区。
  蓝色经济,绿色生活。让陆海一片翠蓝相接,以海洋经济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规划人与自然的和谐成长。在这份后来被新加坡合作方和众多投资商认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规划中,不乏日照对那一片深蓝的渴望,不乏日照开发蓝色国土的大手笔,是日照立志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创新思维,是另一片“看不见的大洋”……

□采访手记(二)
  规划是什么?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擦掉重画”,还是城市的“基本法”?
  城市发展千头万绪,规划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流城市必须有一流规划,一流规划必须来自一流专家。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领导干部并非一定就是专家,一旦长官意志决定城市规划,就会导致规划“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甚至“中途夭折”。
  “在海洋城规划之初,我们首先是‘交权’——把权力全部交给专家。同时,为规划‘立法’,向廊坊的‘规划山’学习——‘规划即法,执法如山’。规划一旦确定,就要有铁的手腕保证有效实施。搞规划,我们可能是外行。可落实规划,我们有足够的执行力。”日照市委副书记、国际海洋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侯成君的这番话,发人深思……

“撑杆跳”
  全新眼光重新审视
  对伴海而生的日照人而言,海洋再熟悉不过了。但当蓦然之间日照国际海洋城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战略项目之时,蓝色经济政策似乎来得太快,可日照人对于蓝色经济的行动更快。
  “对这片相当于1.2倍以上日照陆地面积的蓝色国土,我们要用全新的发展眼光重新审视。”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同道强调:“产业发展,必须实行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抄市场近路。特别不能套用传统产业转移模式。因为,起点决定终点!一旦定位‘转移’,就多是从高往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正是在这一理念之下,日照国际海洋城这样定位“产业规划”:海洋服务、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和临海高端制造业。
“国”字号积极响应
  “必须避开同质性、低层面竞争,高端切入、标高位势,通过‘引智’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市委副书记、海洋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侯成君认为:“海洋新兴产业下每一个子产业都蕴藏着无限商机,而这些产业的兴起,还将带来航运服务、港口物流、金融保险、海洋信息、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兴盛。在此支撑下,完整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体系也将获得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于是,以“国”字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目标,日照国际海洋城千方百计“攀高枝”,并得到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三研究所和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高校产业联盟,广州暨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数十余家“蓝色”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积极回应。
  目前,这样一批“智力支持”已落地生根: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确定在这里设立海洋环境生态监测仪器设备制造项目;中国海洋大学将在日照建设海洋科技孵化中心;广州暨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此落地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中心项目。“这些‘幼芽’目前看似规模不是很大,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更带来了与发达海洋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遇,带来了爆发性成长的契机。”中国海洋大学一位专家这样认为。
  6月初,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批复在日照建立“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
  作为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国家给予的定位是:按照先行先试原则,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引智引才模式,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提供引智综合效能。
  据悉,为尽快启动这个“试验区”,日照已征集与蓝色经济相关的外国专家需求项目100多项,提炼出针对性强的重点项目53个,今年重点启动10个。
  同在6月,总投资4.8亿元的日照贝尔特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研发基地、投资1亿美元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膜产品生产基地、投资16.8亿元的北京雷力公司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2亿元的山东蓝孚电子加速器辐照项目也纷至沓来。
  其中,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制品与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国际贸易为一体的蓝色海洋产品高科技生物工程公司,先后投入1亿元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其网站首页是这样一句理念:我的蓝色梦想,我的海洋生活。
天时地利人和
  “从‘浅蓝’到‘深蓝’,需要‘国际标准’的科技支撑,需要具有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蓝色产业、企业领军。日照,有责任也有条件走在前列。”日照国际海洋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杨洪福介绍:“这里天时、地利、人和,仅海洋城座落的涛雒镇就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著名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家尹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沉积地质学和沉积矿床学奠基人叶连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和台湾润泰集团尹书田、尹衍梁父子等享誉世界的科技界、商界领军人物。”
  在这背后,还有这样一组数字:2011年,日照进出口总值突破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5.9%,总量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蓝色GDP”比重达42.5%。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已形成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日照机场作为全省“十二五”唯一的新建机场,列入国家机场建设发展规划。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肩上的压力仍然非常大。”杨洪福认为。
  紧迫感来自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因为从整体看,要把蓝色经济区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日照既有优势,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目前日照海洋产业仍存在产业链短、配套不完善、中试平台和中介机构薄弱等问题。
  最为难得的是,日照国际海洋城在加快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蓝色经脉”中一步进入“市场”——政府主导做规划、政策,“九通一平”等都由投资公司按商业模式运作,中方投资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与外方公司合资二级开发和产业园区招商、海洋产业园区推介……打破阻挡民资的玻璃门,推进有利于海洋综合开发的体制机制改革。
机制体制创新
  “‘产’与‘城’是融合在一起的,‘海洋城’不仅是‘城’,更必须是一种理念突破,尤其要紧紧抓住土地资源配置、基础设施配套、投融资、政策设计、公共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等六个关键环节,突出‘独立开发、精简效能、开放运作、市场导向、法制规范、政企分开’六个方面的机制、体制创新。”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这一席话为蓄势正发的日照国际海洋城作了最好的注解。

□采访手记(三)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我们全人类,无一例外,都居住在地球这个岛上。只是有些岛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其他岛,这些大岛就被归为一类,称“大陆”。
  这里隐藏着一个“视界观”问题:我们是继续固守双目所及处的那片早已熟悉的“大陆”,还是从浩瀚星空中俯瞰、重新审视我们居住的蔚蓝星球?
  这实质是一场思维革命,向海而兴、开海而盛,背海而弱、封海而衰……但是,如何“向海”“开海”?是按部就班地从“浅蓝”到“蔚蓝”再到“深蓝”,还是借势高端智力为海洋增蓝,实现发展“撑杆跳”?
  日照国际海洋城的选择,无疑非常理智!
  可以预见,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逐渐推开,日照将以蓝色科技创新带动明显、蓝色经济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海洋强市形象,赋予北纬35°的这片蓝,更美、更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