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诸城:一段古城墙的战争
  • 2012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当时的超然台就坐落于古城墙上。
  97岁的邱家淦老人在讲述围城故事。
  《围城日记》封面。
本报记者 李涛 诸城市档案馆 吴金忠 张金华
  在诸城市城里西南角,扶淇河的东面,一堵历经沧桑的城墙遗址耸立在那里,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翘望远行的儿女……
  站在凝集了二千年历史沉淀的古城墙下,恰巧遇到了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邱科福。今年56岁的老邱的房子就在城墙根下,站在城墙顶上,老邱的院里一览无余。他清晰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的城墙向东、向北各蜿蜒着300余米,蔚为壮观。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残垣城墙也在一点点被水泥、混凝土所蚕食。
  “这是历史的记忆,应该好好保护。如果再过几年,可能这点城墙根儿也找不到影了。”诸城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振全不无感慨。
  这段历经沧桑与风雨的城墙,承载了这个城市太多的历史!
  密州古城
上演新军阀混战

  民国十九年(1930),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旷达半年之久的围城与反围城战争。
  时过境迁,目睹和了解这场战役的人已没有几人。6月11日,97岁的邱家淦老人向我们讲起那段往事,历历在目。“当时的诸城城有南城和北城,攻城的范希绩就在我们这个村(北十里铺)住着,指挥部就在前面(老人用手指了下他房子的正前方)大地主家住着……”尽管已是八十多年前的事了,老人仿若昨日,“那时15岁,好热闹,对一些事记得真……”老人喃喃自语。
  发生在诸城的这场“围城之战”,是旧中国军阀混战的一个缩影。守军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个团,1929年秋来到诸城驻防,约1500人。攻城的是蒋系陈调元部的55师,师长范希绩,兵力约倍于守军。战斗于二月二十日(农历正月二十二日)晨三时打响,至八月二十七日攻守双方的军队退清,历时189天。在这段时间里,城外往城内发动攻击20余次,打炮上万发,派飞机轰炸25次,一个仅有一平方公里的小城,围城时间如此之长,战斗如此之残酷,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除了战争的起因、性质,我们今天不禁要问,在一个弹丸之地,一场战争打了半年,仅仅是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原因吗?坊间竟相传闻的是范熙绩为什么久攻不下,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固若金汤的城墙有着直接的关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益民绘制的一张《高军守城布防示意图》,虽简略,但可以复原古城当时的部分概貌,并可以帮我们了解和想像战争的过程。
  诸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城防工事在附近各县向以高大坚固而著称。据史料记载,古城城周有完整的城墙,周长有9华里有余,系三合土夯筑,高约10米;内侧有厚厚的土坡,护土直到顶部,顶宽4至6米,近1:1的坡度,底宽一般有十二、三米;城墙外侧有三、四米高的护土,坡度很大;城墙顶端筑有女墙(即城墙上的矮墙),全是大砖砌成。整个墙的东面像一个凸字,北小南大,共有5个城门,南面一个,东西面各两个,均是瓮城,设重门,门系厚木板制成,铁皮包裹,布满茶碗口大的门钉。六个城角各建有一座角楼。城外护土坡下有十米左右的平地,外面宽5至8米,深三至五米的护城壕沟,北半部终年积水,南半部常年干涸。城墙西面,外筑长二里半、高五、六米的土圩子墙,成为西部的二道防御工事,可以说整个城墙工事完整而坚固。所以,一场局部战争,打了足足半年,城墙坚固,易守难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
  百姓说,围城半年,久攻不下,还在于攻方遇到了对手。因为守方的旅长高建白深知兵法,参谋长吕晓韬颇晓韬略。
  高军作了长期坚守的准备,他们且战且修,对原有城防工事进行了改修和加固。为了攻守兼备,在城墙上修建了多层掩体,将城墙顶部挖成一米多深的战沟,上盖门板、草席和厚土;在城墙中部和底部挖了密密麻麻的洞穴,守城部队在这里住宿和贮藏弹药。为防敌军挖城和挖地道,他们将大部分城墙垛口用砖堵塞,在重要地段还把酸枣棘子用铁丝捆在城墙顶部。另外,在敌军容易挖地道的一些险要段落,沿城墙内、外侧各挖了窄而深的遮断壕,个别要害部位甚至还设置了监测器,即将城墙垂直挖成筒状,下安一水缸,派人昼夜值班监测,如听到有声音,或发现水面有震荡波纹,即外军挖掘地道无疑。高军城防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攻守兼备。无怪范希绩、李毓英围城半载,终难成事。
  经过历史的沉淀,这次战争的性质更为明晰,这只不过是中原大战的流波余韵,而中原大战又是独裁者们为加强独裁统治与地方武装集团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但灾难却转嫁在普通百姓的身上,对文化古迹也将是毁灭性的破坏!
王石佛与《围城日记》
  《围城日记》是1930年发生于诸城的这场战争的一个佐证,现收藏于诸城档案馆内,成为我们今天研究那场战争及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宝贵史料。
  从辛亥独立,民国五年讨袁,到军阀混战,连续十几年,诸城百姓饱尝兵患之苦。直到民国十八年(1929)春,杨虎城赶跑张宗昌部,人们暂时安顿下来。当年秋季,冯玉祥部高建白旅接防,这支队伍军纪良好,体恤民情,群众过了个平安年,又过了个开心的元宵节,全城一派升平喜庆气氛。谁知正月二十二日一声枪响,诸城人民骤然陷入愁云苦海,人间地狱。从相州赶往城里办事的王石佛,被困城中,坠入牢笼。
  被困期间,天天躲于地窖内,看惯横空炮火红。愁闷困顿中的王石佛用日记形式,逐日记录了这场战争的过程,直到5月初开城门离城返乡。
  王石佛,原名王志坚,诸城相州镇相州七村人。1920年在济南求学时,曾同王尽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研究宣传新思潮。1922年与王尽美、王乐平等参加了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中国,迷茫中的王石佛到杭州半山寺院出家为僧,后被家人找到回乡。1929在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担任校长,之后毕生从事教育事业。
  《围城日记》从二月二十二日记起,至五月九日止。对百姓因战争造成的痛苦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还有对战争期间食粮物价、街谈巷议等多有记载。作者感慨百姓痛苦无奈,盼望战争尽快结束的心情跃然纸上。
  夜宿地窖,又逢大雨雪天。雨水漏进地窖,雨声骤正,大雪纷飞。缩居在地窖中即湿且冷,倚枕不寐,诗以志之:潜居地窖总怆神,顿觉风光不是春,雷电轰腾飘大雪,一时寒气游人。晚上思母心切,恨无慰母之方:惊心弹子满城飞,惆怅樽前泪湿衣。遥语高堂休忆子,一闻兵罢即驰归。
  范军远来,利在速决。守军则以城高池深,贮粮充足,利在坚守。王石佛的日记中可以看出端倪。
  晚藏地窖中,闻飞机声、炸弹声、连珠炮声、机枪声、步枪声、呐喊声……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机枪大炮,一时并作,声震天地。城外猛攻,城内死守,居民“心为之悸,耳为之聋”,战斗持续5个小时,始终未能奏效。
  街谈巷议:城里军队把城掘成那个样子,满小屋是洞,掘上二、三层,他们都住在里头,炮弹、炸弹统不怕了。
  久攻不下,范熙绩将罪责归于坚固的城墙,无可奈何之中,他想到了地道战。于是从淄博雇来一批矿工,从城外向城里挖,但守军士气高昂,又有城内民众的大力支持,军民配合,千方百计破坏范军挖掘之坑道,终使敌军之地道战归于失败。
  王石佛在5月8日出城这天,在《围城日记》作了这样的记录:十时到教育局集合,出城学生有六十余人。十一时到县党部,城内旅长高建白发表一段演说,并摄影纪念。高氏带旅外学生到十曲洞(在小东门北,城内军队挖掘以通城外者也。洞门口横一木匾曰“十曲洞”旁有对联一副曰“出城去杀贼救国”,城内军队皆佩红色臂章,上书“杀贼救国”四字,“入城来保境安民”隶书大字,书法遒劲),即由洞中出城。回首望城上,兵士防守,未曾稍懈,森严气象,令人生恐怖之心。念及城内十万民众,不知何时方能完全出险,不觉泪珠盈眸,为之哽咽……
  高氏送出城外,又在城上,探身外出,摄一影去。五里铺,城外旅长李毓英演说多时,并宣称以后无论如何,不使诸城民众再听炮。  出城后,立城下有感:敌楼深处望旌旗,同室操戈尽健儿,回首几番挥痛泪,和平实现浑无期。
  王石佛虽远离政界,但对中国未来局势的发展却洞若观火。
古城的“超然情结”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的《望江南·春未老》就是在密州城墙的超然台上吟诵的,这里的“壕”,就是古城墙边下的护城河。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于是便有了紧挨城墙,坐北朝南,高3丈,东西长8丈,南北宽7丈的梯形建筑,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就在这个超然台上,他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江南.春未老》、《临江仙.九十日春过了》等脍炙人口的绝美词章。从此,超然台就成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吟词作赋之所托,成就了众多千古名篇。
  登上超然台远眺,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这样的景致,不难想象,当年的密州古城,足可以和济南的大明湖相媲美了,也是一城荷花半城湖啊!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寄托了历代知识分子,内心追求“淡泊”与“宁静”作为人生崇高境界与处世理念的超然台,合着古城墙,一同在战火中訇然倒塌。从而,这个呈“凸”字形,城内的街道呈“干”字形,城墙四周有五个城门,门各有楼,护城沟环绕城墙一周,亭台、楼阁、寺庙、祭坛错落其间,仅有一平方公里多一点的密州古城,成为这个城市的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因为她不仅是这个城市繁荣兴盛的见证,更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她屹立于世二千年,她的精髓已渗透并凝固于这个城市血液中。
  “远望古城墙,就仿佛看见了过去的城堡。朗月之下,树影婆娑,城墙如母亲围起的手臂,将儿女们拢在怀中,这场面何等温馨啊……”尽管只是那么一段残垣的遗址,但在身居他乡的胡德华心中却是这般圣洁,也足可以想象那些曾经居住在“城堡”里的人儿又是何种心情了。
  因为她,可能是诸城作为一座历史古城剩下的惟一能够证明自己有着二千年历史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了。
  拥有厚重的历史,但街头巷尾却没有可以触摸到的历史符号,成为今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永远的痛。文物不可再生,不可重建,发展中保护才是题中之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