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气带动西海岸商业繁荣
东西对接 由“点对点”到“面对面”
  • 2012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刘腾腾 潘旭业 蓝娜娜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同时通车,成为中国桥、隧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青岛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桥隧开通一年来,交通的便利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西海岸商业繁荣的雏形已现,研究经济的专家分析认为,桥隧的开通使得青岛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在未来的几年内,大青岛的经济融合度将会更加完善,“大青岛”经济将实现一体化发展。

开发区>>商业繁荣的雏形已现
  桥隧开通一年,大量人气聚集西海岸,促进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青岛开发区商业繁荣的雏形已现。
  26日,记者乘车来到滨海大道、长江中路、香江路等多个大型商圈,发现短短一年的时间,凯宾斯基、多元锦江等五星级豪华星级酒店相继落成,人气骤增,尤其是长江中路商业圈,俨然成为一条正在崛起中的青岛香港路。  据了解,目前西海岸在建5星级酒店26家,各类在建酒店39家,长江路佳世客、家佳源,香江路利群商场等大型超市客流量骤增。
  酒店、商场等商业网点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桥隧开通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记者从开发区旅游局了解到,从去年6月30日桥隧开通到年底,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客流量就高达730.5万人次,全年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54.9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而在桥隧开通之前,开发区一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还不到600万人次。
  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大勇在日前介绍开发区时提到,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西海岸可用于旅游开发的沙滩40公里,发展潜力巨大。西海岸的商业繁荣已成必然。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又是半岛蓝色经济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着桥隧开通带来的重大发展契机,青岛开发区未来的发展理所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旅游和商业。开发区已规划建设13个特色产业园区,坚持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五大板块”、实施“三大计划”(五大板块即前湾新港城、凤凰岛国际旅游岛、国际生态智慧城、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北部产业新城;三大计划即绿岛计划、蓝岛计划、智岛计划),作为优化提升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六大产业集群(港口、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0%以上,拥有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船舶与海洋工程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船舶出口基地三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胶南市>>经济新区借势发展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张大勇在6月20日青岛市委宣传部“喜迎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介绍,桥隧开通后,进入黄岛的车辆是3.8万辆,其中过桥车辆1.8万辆,过隧车辆2万辆。交通的顺畅加大了黄岛与青岛主城区、黄岛与胶南东部城区的衔接。可以说,便捷快速的交通体系决定着西海岸的品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
  今年3月19日,胶南市计划总投资556亿元的104个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产业项目88个,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利税76亿元,提供4万个工作岗位。此外,胶南市确立了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的目标。
  “在旅游经济上,我们将重点发展‘大青岛’市场和国内、国际市场。”胶南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大青岛”市场,将重点以乡村游为主题,发展生态采摘、花卉观赏等特色旅游项目,对国内、国际市场则发展远程旅游度假游,通过搭建融酒店、会展、婚礼礼堂、娱乐等多功能的滨海旅游度假基地,吸引更多游客。
  时任胶南市代市长的路玉军在今年2月2日“胶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去年,胶南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0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35亿元和1350亿元,均实现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380元、12170元,年均增长12.4%和13.3%。董家口港区及临港产业区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规划,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引进大项目34个,总投资过千亿元。
  据了解,西海岸经济新区陆域总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胶南分别占88%和79%。在便利的交通条件支撑下,胶南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董家口港区及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及能源储运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中转枢纽港和重化工、钢铁、重装备制造业基地。

大青岛>> 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6月27日,青岛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冷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通车一年来,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内各中心城市之间形成“四小时经济圈”,为城市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依托桥隧通车逐渐形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青岛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更好地发挥了龙头城市作用。
  冷静分析认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东岸也要相应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老城区的改造、老企业的搬迁,加快新城区的工业发展速度,使东岸逐渐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西岸加重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北岸逐渐发展装备制造业。随着桥隧开通,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这个以胶州湾为核心所做的产业布局已经日渐清晰,使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要素得以剔除,并纳入适合青岛经济发展的要素,让科技的发展更具活力。
  “一年多来,青岛经济有加速的趋势,黄岛地区的高端服务业,港口物流业和高端制造业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大,加剧青岛市域范围内包括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在内的经济要素的流动速度、流动范围和流动方向,加快经济要素的转化。第一季度全市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9.1%,但是这个增速并不是十分明显,更多的体现在青岛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时间拉长后,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内,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会成为一种趋势,可以预见将来的经济增速会直线上升,产业格局会得到大幅度地调整和优化。”冷静分析。
  冷静认为,一桥一隧看似只是交通连接的作用,但是这让两地之间点对点的联系变成面对面的联系,经济要素的流动会更加通畅,从城市格局来说,大桥、隧道开通,拉近了环胶州湾区域的交通联系,青岛环湾型城市的发展格局将大大加速,市域范围之内经济的融合度会更加完善,使大青岛经济发展逐渐向一体化迈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