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色视域】
一则时闻和十一桩案例
  • 2012年06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韩青

  西安闹市区一间烤鸭店外,偶然的,一个行路女子与一个拉车拾荒男子几句口角相斗,拾荒男拔刀相砍,行路女命赴黄泉,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血腥惨剧。看到这一则新闻的时候,有点恍惚,更有惊悚,仿佛手边正看着的《罪行》(南海出版社)里的案件,从书页之间飘散下来,混进了报纸中的社会时闻版。在《罪行》封面写着:“很少有人在起床时就说:嘿,我今天要犯罪。但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犯下罪行。”然而,神魔一念间,那个拾荒男杀机乍动,已成滔天之劫。但是,那杀机因何而起?《罪行》的扉页上印着:“我们所能够谈论的真实,从来就不是真实本身。”
  此书的作者费迪南德·冯·席拉赫,1964年生于慕尼黑,职业是律师,专司刑事案件,其委托人包括当时的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德意志联邦情报局特务诺贝特·尤雷茨科,以及工业巨头、知名人士和社会平民等。《罪行》是他的处女作,他从自己七百多宗亲任辩护律师的案件中选取而写,2009年甫一问世,即反响巨大,销量迅速超过50万册,雄踞德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两年,签下32国版权,2010年获颁德国文学重要奖项克莱斯特文学奖,同名电影也即将推出。
  畅销读物多半以注水的情节,迎合着人们的猎奇,而由案例构成的《罪行》,满足猎奇之心,同时,也颠覆着人们寻常的想象:
  德高望重的医生一辈子都是“妻管严”,临近退休年纪了,斧劈发妻,竟是出于对爱情的承诺;出手如电致死二人的“正当防卫”者,被无罪释放,却始终是一个无名无姓的神秘人;三个小毛贼因为无知,贱卖了一件赃物,引发连环命案;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多年,又亲手将弟弟溺死浴缸;男子光天化日下连续抢劫银行,居然令参审人员当庭黯然泪下;吃掉女友的男子,仅仅是因为“太爱那个女孩”;博物馆保安有往别人鞋子里放图钉的“癖好”,因为他守着一尊名字叫《拔刺的男孩》的雕塑看得太久了;肢解尸体的年轻人,是为了保卫他的爱情……谁想犯罪?谁才是受害人?这些被表述为无可奈何的罪行,又当如何判决?11桩骇人听闻的案例,11次出人意料的判决,有人说它能“撼动你对人性、对罪行、对爱与罚的全部判断”!
  然而,作者却说:“我写的是一些关于谋杀、贩毒、抢劫银行和妓女的故事,他们各有各的遭遇,他们与我们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人的一生都是在薄冰上跳舞,冰层下异常寒冷,一旦失足跌落,生命即刻逝去。这冰层有时无法承受某些人,他们便掉了下去,而这恰恰是我要剖析的瞬间。”他的这种体验也来自于自身经历,他有一个叔叔,曾担任专司各种凶案的合议庭首席法官,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好法官,正直、公正、充满人情味。他喜欢打猎,一天清晨,他去了森林,将外套脱下挂到树枝上,把猎枪枪管放进自己嘴里,扣动了扳机。他给好友留了一封信,只说自己是活够了,开头说:“世事大都错综复杂,而罪责更是如此。”这一句,也是作者小时候听他讲案例故事的开场白。
  能够把案件提升到文学的高度,故事之外,还得靠叙述的立场与语言张力来调校。且看英国《独立报》的书评:“本书深得德国童话之精髓:怪诞得不可思议,像是出自霍夫曼、克莱斯特、格林兄弟,甚至卡夫卡之手。”
  但是,回到我们眼下在网络、电视、报纸里越来越多的新闻时闻案件前面,《罪行》的意义又溢出文学的领地,它似乎在说明:许多人在犯罪的那一瞬之前,也可能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有自己有优长,也有自己的缺憾;他们的罪行里,有值得世人心存悲悯的原由。悲悯,是警示、防范,也是人际之间的彼此温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