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俄深化天然气合作进程遇阻
俄弃建对日输气管道
  • 2012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日俄输气管道合作归于零点。
  本报讯 据日本共同社援引俄塔社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总裁米勒6月29日出席记者会时,就俄罗斯向日本输送天然气的管道铺设计划称,“在技术和经济上都不合理”,决定放弃该计划。米勒表示,对日供应方式中,唯一被考虑的只有液化天然气。
  关于日俄天然气管道,日本民主党政调会长前原诚司5月访俄时曾与俄气高管会谈,表示日本政府将探讨在萨哈林岛(库页岛)和北海道之间铺设管道的可行性。
核事故后LNG成发电原料
  此前,俄气远东事业部主任提摩什洛夫6月18日透露,俄能源部长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将签署关于在俄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合作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工厂的协议备忘录。提摩什洛夫表示,合作备忘录可能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议期间签署。俄气负责出口业务的官员透露,年底之前俄气将发布该项目可行性报告,初步打算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建一座年产能1000万吨的LNG工厂。日本伊藤忠商事和其他日本财团将参与该项目。据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目前只有萨哈林2号一个LNG项目,总产能为960万吨/年。
  日本核危机爆发前,核电、水电和煤电是日本电力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天然气发电只起调峰作用,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机组相继关停,LNG开始成为主流发电原料。随着日本对LNG的胃口越来越大,无形中推动价格不断攀升。福岛核事故前,日本LNG进口价为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一年后涨到了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北美气价的8倍,比欧洲气价也高出不少。为弥补核电空缺,日本耗费巨资进口了大量LNG。分析指出,如果能够以管道气形式进口天然气,日本将能享受长期而稳定的价格。因此,有日本企业建议铺设一条直接连接俄罗斯与日本的天然气管道。
修建跨海管道困难重重
  日本最早考虑修建日俄跨海天然气管道是在10年前。1999年,持有萨哈林1号项目股权的伊藤忠和丸红商社就此展开了为期3年的调研。当时,两家公司打算修建一条全长1000公里的管道,从北海道北端入境,沿着北海道海岸线通往本州岛,最终抵达东京。萨哈林1号项目的开发商埃克森美孚曾极力劝说日本的电力和天然气企业采纳这个方案,不过谈判还是在2006年搁浅。如今因核危机形象一落千丈的东京电力公司在当时表示,价格和进口量不明确是公司不愿签约的主要原因。
  因为管道属于公共事业,任何公司都有权购买管道气用于发电,因此修建天然气管道极有可能打破某一电力或燃气企业的地区垄断。然而,管道气也并非十全十美,由于很难大规模储藏,一旦停运将产生很大麻烦。此外天然气管道造价非常高,往往是在下游客户签订购气合同之后,才会正式动工。日本某大型天然气企业负责人表示,钱从哪来的问题不解决,其它谈了也是白谈。   据中新社、《中国能源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