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港味”是港片 复苏的基础
  • 2012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倪自放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狄更斯《双城记》)——这何尝不是香港电影回归15年来的表现呢?
  回归15年,对于曾经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而言,这一路有崎岖,有伤痛,有挑战,也有机遇,更有许多难忘的回忆。曾经创造世界电影奇迹的香港电影,在辉煌之后一度陷入了迷茫的低谷。但近年来,在内地市场的资本洪流和台湾电影“复兴”的夹击下,有着独特文化环境和优秀影人的香港电影,却也走出了自己的“复兴”之路。
港味>> 凝聚香港电影情怀
  电影不是虚荣的梦想,好的故事,才是电影的取胜之道,香港电影极致的“港味”根植于香港独特的文化环境。
  几十年来的嬉笑怒骂、唱念做打,已然形成了立足于香港本地并根植于民间的文化特色,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的许冠文、80年代的成龙与周润发、90年代的周星驰,都是此文化旗帜下的领军人物。香港电影不仅是东西文化撞击融合的产物,而且表现了积极、乐观、融通、进取的务实精神。
  自今年3月,香港电影《桃姐》在内地、香港等地上映以来,以高票房成绩超越了多部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影片,让人有些意外也感欣喜。原因很简单,《桃姐》紧扣香港题材,以小人物的悲欢为观照对象,呈现香港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心态,其浓郁的本土色彩和质朴情怀打动了观众。不仅是《桃姐》,近年来的香港电影如《岁月神偷》、《天水围的日与夜》等,都着眼于讲述香港本土或香港主体的故事,向经典致敬、洋溢怀旧情怀的香港电影同样也大受欢迎。动作片《打擂台》网罗了一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老影人,致敬当年的经典片《成记茶楼》;喜剧片《72家租客》网罗了无线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和小生,全片搞笑不断又穿插歌舞,透出多年不见的纯港式贺岁味道。
  “讲述香港土生土长、独特文化情怀的电影,有助凝聚香港情怀。”《岁月神偷》出品人岑建勋说。
  “我会全力支持拍港产片,我也呼吁业界推动观众走入影院欣赏讲述生活百态的纯色港产片,支持香港的电影工业。”香港演员任达华说。
优势>> 独特技艺成就香港影人
  电影的完成要有疯子,要有商人,也得有纯粹的创作者。不能否认,在制作模式、叙事手法和美学技巧等方面,香港影人有着独特的技艺。香港影人与国际接轨、创作自由、软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是内地不可比拟的。 
  徐克、陈可辛、刘伟强、杜琪峰、许鞍华、韦家辉、麦兆辉、庄文强等,都是香港大名鼎鼎的导演,但他们在香港拍片却较少得到大资金的关注,如今大多数人选择“北上”寻找生存空间,如徐克、陈可辛、刘伟强等。但是也有许多香港电影精英留在香港这块土地上进行着回归华语主流电影的努力,如《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的导演许鞍华,《岁月神偷》的导演罗启锐和张婉婷夫妇等。彭浩翔是这几年香港中青年导演里一面成功的旗帜,他的首部合拍片《春娇与志明》在两地的票房连连告捷,“我就是要拍这样一部百分百的港产片”。
  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同时,香港电影的创意传统优势也很明显。好莱坞《无间道风云》购自香港电影《无间道》,好莱坞也购入了《伤城》剧本的改编版权就可以为证。除了优秀的香港导演,香港的出色演员如周润发、梁朝伟、刘嘉玲、刘德华、郭富城等人更是票房保证,他们成熟自然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无形中也成为香港电影的代言人。
挑战>> 期待投资重塑昔日辉煌
  《桃姐》之所以能顺利出品,得益于刘德华3000多万港元的出资以及与内地电影公司的合资制作。四处寻找投资的日子让香港影人疲惫不堪。“我们呼吁文化团体及电影基金的资助,为香港影片的品质提供保障。”许鞍华坦言。“希望政府能增加资助,让香港电影人不用常为资金四处奔走,能拍摄一些引起香港人共鸣的本土故事。”《桃姐》主演叶德娴说。
  也有影人表示,香港不仅要珍惜原有的优势和基础,还必须实行有利创意产业的政策。比如特区应建立一所侧重培养编剧、导演和制片等各方面重点人才的电影学院,促进香港成为亚洲电影文化的交流汇聚中心,培养人才,吸纳人才,令内地、台湾以及东南亚的电影人才也来香港发展;比如特区政府应鼓励多元化制作,香港电影发展局在资金上支持多元化电影制作,让香港电影不但具有本地色彩,而且具有大中华文化视野。
  对于香港影人的呼声,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表示,将继续推动香港电影业持续发展,在电影制作的各范畴积极培训人才,并通过创意香港办公室和香港电影发展局支持行业的发展。“香港电影业基础雄厚,在人才、创意方面仍具明显优势,港产片里有很深的、自有的文化精神。”许鞍华表示,“拥有这些独有的优势,香港电影业一定可以重现昔日辉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