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知青史:
跨越三十个年头 44万人上山下乡
  • 2012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其根本出发点是试图将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同改变农村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起来,探索一条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道路。
  发端 1955年
  1955年由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志愿垦荒运动,参加人数最多的当数山东。第一批是共青团山东省委在莱阳组织的“山东省青年志愿垦荒建设第一队”,共有队员224名,被分配到黑龙江集贤县。1956年3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在济南、青岛等地组织了1221人的第一支由城市组织的支援垦荒队伍,其中很多是城市知识青年。此后又有10万名山东青壮年移民黑龙江垦区。
  开始 1964年
  1964年5月,根据国家分配给山东3.3万人下乡插队(不包括回乡人员)的任务,济南7000人到泰安、临沂地区的农村插队,青岛7000人到烟台、昌潍地区的农村插队,淄博2000人到惠民、临沂地区的农村插队,枣庄500人到济宁地区插队;其他地区城镇的下乡人员都在本地区的农村插队。
  据统计,1964年全省动员上山下乡的知青是11671人。到了1965年,全省实际上山下乡11183人。
  山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另一个方向是支边,到青海、甘肃、新疆等边疆地区。
  1965年,动员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枣庄、潍坊、济宁、德州等8个城市共3002名知识青年参加青海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又在上述8市动员4529人参加,两年赴青海的山东知识青年人数达到7531人。
  1965年、1966年,分别有4229名、2544名山东知青参加甘肃农建师。
  高潮 1975年
  从1975年起,山东实行了由学校定向、单位定位、按系统对口动员上山下乡的做法,明文规定“对应下乡而不下乡的青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他们中间招工、招生、征兵”。这一年,下乡知识青年达到122010人,是1973年的469倍多。1974年至1975年,山东共有186229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历史最高潮。
  尾声 1978年
  1978年12月10日,历时41天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结束。1979年2月,回城风刮起。至1980年,山东共招收39万名知识青年回原动员城市或跨地区就业。1981年4月,各级知青办停止对外办公。至此,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基本结束。
  据资料统计,从1964年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开始,到1979年最后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山东省共有435822名知识青年到农村生产队落户当农民。在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子女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