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布衣”未敢忘忧国
  • 2012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武汉市政府参事室
  ▲胡全志
文/片 本报记者 龚海
  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筛选,6月初,胡全志等三人被选为武汉市政府“布衣参事”。
  他们不是官员、不是学者,只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但此后三年里,他们的建议将直达市长。
  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你给我一条途径。
  在从武汉市长手里接过“参事”聘书后,武汉市民胡全志转身就在网上发帖征集网友的各种建议,并承诺把这些声音传达给当地政府高层。
  此后,胡全志接到各种电话,内容从拆迁、落实政策到安排就业,甚至包括噪声问题。有老政协委员找上门给他递材料让他向政府反映,也有人拿着久拖未决的案子执意请他帮忙,一时间,胡全志忙得脚不沾地。
  从体制外建言变成体制内献策,胡全志和其他两位武汉市人民政府“布衣参事”一起,正在尽快适应这种身份的转换。既要受到规则的约束,又要保证民意顺畅上传,胡全志觉得自己必须拿捏好分寸,他自信:“领导们应该会让我保留点儿个性吧。”
“文侠”变参事
  55岁的胡全志是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新闻宣传中心的老师,一直以来,他是当地论坛上大有名气的网友“文侠”。当选参事后,他启用了新的ID:“市民参事”。
  立刻有网友跳出来建议他不要换,因为“‘文侠’两字历经多年打造,已经是号召力影响力含金量很高的标识。文侠就是文侠,不因身份而变化。”
  胡全志是论坛上的活跃分子,他频繁就武汉的城市建设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但他并非满腹牢骚,而是有理有据、颇有见地,这让他赢得了人气。他的直言常常延伸到线下的行动,偶尔还召集“热心网友”去有关部门当面问政。
  其实在网络还没兴起时,胡全志就经常向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建言献策,相关建议有不少被采纳,这让他颇有成就感。
  作为老师,向政府建言成了他工作之余的一大兴趣。就历史遗迹保护提出意见,反映市政设施存在的问题……多年后,他才了解到,武汉市的绿化工作就曾采纳了他的建议。
  时间久了,有人开玩笑,“老胡,依你这水平,适合去政策研究室工作。”还有人说起参事室,胡全志这才了解到这个具有民意直通车性质的部门。
  不过,参事都是正局级或正教授级以上的人才能担任,纵然获得过“武汉市十大热心市民”称号,被誉为“职业提议人”、“点子大王”,但只有大专学历的胡全志资历还是太“浅”。
  2011年12月26日,受邀与武汉市长唐良智交流时,又是胡全志提议政府可以集中民智,多吸纳民间智慧,并提到能否考虑从民间选聘参事。这牵涉到对既有参事制度做出革新,但唐良智当场拍板赞同,由此触发武汉市打破年龄、资历、选拔方式的限制,面向社会公选三位“布衣参事”。
  在175位报名者中,胡全志、陈勇、施岚走到了最后。陈勇是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城管队员,施岚则在武汉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上班。
  三个普通市民就此开始了任期三年的参事工作。胡全志说,以前作为个人,会比较随意,看到某一社会现象就提建议,但现在是参事了,需要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去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事情。
  尽管意识到了这种变化,但想一下子转变过来,并不容易。
有个参事样
  胡全志希望尽快进入角色,在当选之初,接受采访时,心直口快的他对当地媒体称,自己当上参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武汉市文化局了解武汉文化建设的不足,以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见报文章中,标题赫然写着“胡全志:第一件事‘拜访’文化局”。打引号的“拜访”难免引人联想,这让胡全志有些尴尬。
  实际上,作为“建言王”,胡全志很懂得说话的艺术,也很善于处理各种微妙的关系。在与唐良智的那次交流中,他先说武汉市有政府的智慧、专家的智慧,然后委婉地表示缺乏民间的智慧,并希望热爱武汉、了解武汉的人进入参事室工作。经他之口,三种“智慧”的提法几成典故,一时间被广泛引用。
  如今进入参事室工作,胡全志自然要谨遵参事室的行事方式。他曾反映一家银行私自改变历史建筑的构件问题,这次打算去武汉市文化局一探究竟,参事室有同志建议他先不要私自行动,去之前最好由参事室进行先期沟通,并开个证明,于是他就等着。
  有市民在网上向他反映,因为大量运沙车碾轧,武金堤路损坏严重,公交车不得不绕道走,虽然媒体多次报道,但一直没有改观。胡全志觉得这“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事关城市建设水平”,就向参事室提出来。参事室也很重视,向各部门打听,了解到水务局已经做了相关解决方案的研讨和论证,有望年内动工修整。
  刚当参事不到一个月,胡全志还是有些生疏。为了让三名“布衣参事”早日上手,参事室已经准备在7月份安排几名有经验的老参事对他们进行培训。
  参事室有规矩,但直来直去惯了的胡全志并没有感到不适应。他很理解目前的处境,“如何把民间参事使用好,对他们来说也是新课题。”
  参事室的几位工作人员也频频提到,“以前(选参事)是从上往下选,这次是从下往上选。”
  不过胡全志有相当把握,也丝毫不担心自己会是所谓的“刺儿头”,他觉得这么多年了,自己长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想干什么,有关部门还是了解的,他们不用过分去提防他。
参事的边界
  胡全志又向参事室提了两条建议:第一,参考南京的做法,旅游局和园林局进行合并。不过新一届领导班子刚刚成立,有人建议他日后再议。第二,有网友反映有部门网站维护意识不强,更新信息止于2007年9月份,他向参事室反映了这一情况,参事室主张先和该部门沟通,争取尽快解决。
  事情说起来都不大,但在老百姓眼里,小事也是大事。
  按照武汉市政府参事室此前对媒体的回应,“布衣参事”的建议将通过参事室《参事建议》、《咨询摘报》方式,“直通车”直报市领导,并纳入市政府督察室、市政府参事室跟踪督办机制。
  胡全志觉得只要问题解决了,就不用拘泥于形式,而他手上等待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除了自己积累下的想法,每天还接到大量群众的来信来访,同时也要接收各部门答复。这个参事快成了主业,但实际上,参事只是个兼职,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抛给胡全志的问题,有些能够解决,有些解决不了,还有些则根本无解。胡全志感到力不从心,他都55岁了。
  “个性问题先放下,把共性问题先解决了。”纵然再有热情,他也不能头脑发热。
  另一位“布衣参事”陈勇也说,自己当选后,有街坊邻居来道贺,也有人直接来伸张个人诉求,但参事不同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是信访办,职责所限,有些问题处理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凭借经验,胡全志知道“那些和政府思路比较吻合的建议更容易落到实处”,他把关注点放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园林、文化、交通等方面,这也是他一贯擅长的领域。
  陈勇说,“每个参事都有侧重面,侧重于自己熟悉的领域,不可能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发挥出来。”
  陈勇热心历史文化研究,但这一切都是出于个人爱好,今后他的研究将更有针对性,会结合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市民的文化、经济生活。
  施岚面对媒体相当低调,这位能讲四国外语的北大才子把自己定位为寒士阶层,作为旅游局的一名科员,他一直在勾画武汉的旅游图景,并希望以普通市民的视角,将老百姓的呼声诉求表达出来,争取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支持。
  同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为他们三位叫好,认为相比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事们,“布衣参事”的意见更贴近民意,并对现有参事结构形成有效补充。
  胡全志很珍惜“布衣参事”这个平台,武汉市在经历了市民提建议、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活动后,才一步步有了“布衣参事”,这来之不易。
  因而,他的想法很实用主义,他希望在现有框架内,能处理好各种微妙关系,更好地做市民的贴心人、政府的监督员。涉及参事的工作,就以参事的身份去办,而有些事情,他也可以作为普通市民去建言献策,“我的身份是多重的”。
  有网友质疑他“选择性”建言,说他只挑能“说上话”的问题,胡全志对此有些郁闷,“你也是普通市民,我也是普通市民,怎么你就不能像我这样去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