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拐25年后,烟台女婿找到家
“宝贝回家”志愿者爱心大接力,24天帮新疆小伙圆梦统筹鞠平本报记者侯艳艳
  • 2012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陈海峰提供的生活照和他小时候的照片。
  如果陈海峰没有记错,他应该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如果陈海峰没有记错,他今年应该是30岁。如果陈海峰没有记错,今年已经是他被拐卖离家的第25年。
  如今,四处打工流浪的陈海峰已经在烟台娶妻生子。随着儿子的成长,他越来越想念自己的亲生父母。
  6月27日,“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突然带给陈海峰一个天大的消息,一个不知如何形容的天大的消息:他小时候的记忆都没错,他的家找到了,他的父母找到了。但他的母亲因为过度思念失踪的孩子,已经过世12年了…… 
志愿者爱心大接力 24天帮陈海峰找到家 
  6月3日,“宝贝回家”青岛志愿者“梧桐树”突然接到一个寻亲任务——帮离家25年、现居烟台的小伙子陈海峰寻亲。 
  通过和陈海峰电话沟通,“梧桐树”了解到,他应该生于1982年,在5岁时被一个阿姨从家乡乌鲁木齐领走,此后的25年时间,他再也没有回过家。
  “我记得爸爸叫陈文正,妈妈叫魏宝珍,我叫陈海峰,家住乌鲁木齐周边几十公里。”烙在陈海峰脑海里的这几个姓名和地址,成为“梧桐树”掌握的最重要的线索。 
  根据陈海峰的回忆,“梧桐树”随即向“宝贝回家”志愿者群里的几位警察志愿者求助。河南志愿者胡警官和丁超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户籍查询系统,连夜进行信息排查。巧的是,与陈海峰提供的信息相对应,乌鲁木齐民政局精神病福利院里,确实保存着一位名叫魏宝珍的精神病人的户籍资料! 
  事情有了眉目,这令志愿者“梧桐树”喜出望外。
  “这个名叫魏宝珍的精神病人,是否就是陈海峰的生母?她现在身在何处?”一连串的问号令大家心弦紧绷。新疆志愿者“柯可”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找人到福利院查找,令人遗憾的是,魏宝珍很早很早以前就离开了福利院,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信息。
  陈海峰找家,突然陷入了僵局。不过,志愿者们没有放弃。“梧桐树”继续通过新疆群和微博不断发布陈海峰寻亲的消息,这些信息立即被更多的志愿者转发。随后,粉丝数量众多的“新疆发布”转发了这条信息,新疆一家报社的记者见到后立即转发,并在6月26日采访了陈海峰寻家的故事。27日,报道见报后,一位自称是陈海峰舅舅的男士急匆匆联系到报社:“报上登的人,就是我外甥!”此时,他在电话里已泣不成声,“20多年了,终于找到了!”
当他有了自己的儿子 找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6月27日,是陈海峰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突然带给他一个天大的消息。
  陈海峰和舅舅通电话的那一刻,两个人都哭了。
  “他是我这辈子联系到的第一个有血缘的亲人。”陈海峰说,在和舅舅的通话中,他了解到,他一点都没有记错父母的名字,但是舅舅告诉他,他的母亲魏宝珍因为过度思念失踪的孩子,早在2000年就去世了。 
  “真没想到,离家25年后还能找到亲人。”7月1日,陈海峰告诉本报记者,这几天他一直在家里,他在准备回新疆认亲,“再过几天,就能回家见到父亲和亲人,激动得晚上睡不好觉。”
  陈海峰说,他要感谢“宝贝回家”网站的志愿者和众多参加寻亲的好心人,他没想到,发帖不到一个月就帮他找到了家。
  谈起30岁才开始发帖寻亲的原因,陈海峰说,虽然自小就有寻找亲生父母的心愿,但他那时根本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寻找,也不知从哪里找起。“结婚前,生活没有安定,时间都放在打工挣钱上,没有好好想过找亲生父母的事,那时,总觉得等生活安定下来再想办法。”陈海峰说,结婚后,妻子总是说,自己没有公婆,不知道该孝敬谁。2011年,他们有了儿子,妻子又总是告诉他,想让孩子有爷爷奶奶。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陈海峰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突然变得越来越强烈。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我朋友小王说,有个‘宝贝回家’网站也许能帮到我,此后,我才开始关注这个网站。”陈海峰说,今年5月底,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网站注册,成为会员。
  由于被拐走时年纪太小,陈海峰知道的信息其实也不多,他告诉本报记者,他曾经回到河南的养父母家了解情况,在养父母家找到了自己十多岁时的照片,这成为他随后寻找父母的重要线索。“我从没有放弃寻找他们。”
“宝贝回家”赞助路费 陈海峰即将回家认亲
  陈海峰告诉本报记者,他被拐后,曾先后被5家人收养,后面的4家都在河南商丘的农村。
  “记得小时候,我妈妈有精神病,犯病时曾经点燃了家里的房子。此后,爸爸就带着我四处流浪讨生活。”陈海峰说,他记得自己被拐的那天,正跟着父亲在乌鲁木齐乞讨,当时他很饿,父亲就让他在一个大花坛交叉口处等他,之后便走了。“后来过来一个年轻的阿姨,说能给我买好吃的,我就跟她走了。”之后,这阿姨就带着他坐上火车,送到了农村。
  “我在第一个收养的人家住了三四天,由于咬伤了他家孩子的胳膊,我就被送到第二户人家。”陈海峰说,他已经不记得第一户人家的地址。
  此后,陈海峰又先后被4户人家收养,最长的收养了3年,最短的收养了一年。“这四户人家都是亲戚。”陈海峰说,从5岁到13岁,他只上到了小学3年级。“我学习成绩好,几个养父母却不喜欢我上学。”陈海峰说,养父母是怕他学了知识后自己跑掉。 
  “我在邻居家眼中,是个勤快的孩子。”在陈海峰的印象里,他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帮养父母们不停地做农活,“记得有一对养父母经常打骂我,还经常撇我一个人在地里干活,自己回家吃饭。”
  在养父母家,陈海峰总感觉自己是个外人。“中秋节的时候,我只能看哥哥姐姐吃月饼,自己却不知道月饼的滋味儿。”这时候,他就特别想家,想早一天见到亲生父母。 
  “其实,这四户人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我不好。”陈海峰说,他特别感谢自己的“奶奶”和最后收养他的一个单身叔叔,“他们是我生活和打工的动力,也是我的避风港。”
  13岁辍学后,陈海峰开始一边打工,一边流浪。“24岁前我在四处打工,在北京做过建筑小工,在烟台、潍坊等地的饭店当过服务生,还自己做过小买卖。”陈海峰说,直到24岁那年,他和家在烟台的妻子结婚,他才正式在烟台定居。 
  记者了解到,目前,“宝贝回家”网站的烟台志愿者正在积极筹备陈海峰的回乡认亲活动,志愿者“飞扬”告诉记者,网站已经决定承担海峰到新疆认亲的所有路费,考虑到海峰归家心切,网站打算让海峰乘坐飞机回家认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