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州九号升天背后:驻聊部队300官兵坚守岗位
13天时间分秒紧盯太空
  • 2012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医疗救护人员带着专用救护设备,迅速奔向模拟舱着落点。
  医疗救护人员将“受伤航天员”送进直升机急救。
  吊车捆绑固定模拟返回舱。
  本报聊城7月1日讯(记者 刘铭 通讯员 解廷贵 何兵 杨磊 贾宪民) 6月29日上午,当神州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落的消息传来,驻聊部队官兵为之欢呼雀跃。据了解,驻聊部队担负着神州九号飞船上升段及运行过程中对应责任区的应急搜救任务,约有300官兵、3架直升机参与,13天的时间没有休息,从发射到返回一直紧盯着太空。 
  “一旦飞船出现特殊情况,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地面及空中搜救,协助医疗保障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对飞船返回舱进行回收。”驻聊某部负责人说,从飞船发射到返回,近半个月时间里,官兵保持高度警戒,确保能随时出动完成任务,飞船回收成功的消息让大伙儿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为“无用武之地”感到高兴。 
  从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驻聊部队约300官兵及3架直升机即进入战备状态。“6月16日发射前一个小时,官兵全部到位,并做好随时启动直升机救援的准备,战备级别也达到了一级战备。”第一架直升机机长、副驾驶邓涛说,当时聊城的天气非常热,而直升机中的温度已经超过40℃,一坐就将近两个小时。 
  直到6月16日18时56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后,官兵们才略微松了一口气。“成功发射无形中给了官兵莫大的鼓舞,但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旧要坚持24小时轮流战备值班,不能有任何松懈,可以说是紧盯着太空。”邓涛说,飞船运行期间正好赶上端午节,执行应急搜救任务的官兵都放弃了休息,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按要求保持战备状态,全天候坚守在岗位上。 
  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此时,驻聊某部值班室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坚守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应急搜救演练掠影 按照实战标准力保救援
  “有备无患,在以在预定落点附近地域组织空地立体搜救为背景的演练中,重点演练了空地立体搜索、航天员现场救援、航天员空中后送以及返回舱回收等内容。”驻聊某部负责人介绍,接到上级指令后,三架直升机组成“品”字形编队,在预定区域展开目视搜索,利用侦察、观测、通信等器材,对目标进行搜索、观测和确认。 
  直升机在参照神九飞船返回舱实际尺寸制作的模拟返回舱附近着落。警戒官兵离开飞机后立即在现场设置警戒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警戒安全。医疗救护人员带着专用救护设备迅速奔向模拟舱着落点。 
  抵达现场后,两名技师用专业工具直接将舱门打开,并用寸带将舱门固定。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立即进舱展开工作,在舱内解开航天员座椅束缚,对航天员进行身体检查,确定出舱方式,并做好医疗救护准备。航天员一出舱,医疗救护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救护平台,并进行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检查,确定航天员身体状况是否良好。 
  在医疗救护人员的协助下,三名航天员迅速被运往附近的直升机,并立即向后方运送。飞机上配备了航天员配血、航天员急救药品及器材、手术平台等,确保对可能出现的伤情进行现场救治。航天员及医疗救护人员登机完毕后,三架直升机按照协同计划,采取能见跟飞的方式,直飞后方支援医院,为航天员的进一步治疗观测赢得时间。 
  此次演练,聊城军分区全程参与,并担负着模拟返回舱回收的任务,组织民兵应急搜救分队和乡镇民兵应急排,负责吊装转运返回舱、收集散落物、善后处理等任务。在统一调度下,吊车、运输车等紧急赶往模拟返回舱所在区域,有序展开行动。他们将吊车调整到位,用钢索固定好返回舱,然后通过吊臂将返回舱转移到运输车上并进行捆绑固定。 
  文/本报记者 刘铭 本报通讯员 解廷贵 何兵 杨磊 贾宪民 
  片/本报通讯员 何兵 杨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