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足饭饱 “雪龙”开跑
在青停靠4天,衣食、淡水全备齐再赴北极
  • 2012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雪龙”号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一名小学生在参观“雪龙”号。
  市民在“雪龙”号舰载直升机前合影留念。
  市民在参观驾驶室。
  船上配备的酒吧。
  “雪龙”号二副白响恩模拟航行时画海图。 蓝娜娜 摄
文/本报记者 蓝娜娜 通讯员 周健伟 片/本报记者 张晓鹏
  作为沿海城市的市民,青岛人对大海、船舶有着独特的情节。7月1日,“雪龙”号对外开放第二天,登船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记者登船探访发现,“雪龙”号生活设施齐全,淡水、食物储备足,船上人员可谓衣食无忧。按照计划,在青停靠了4天的“雪龙”号今日起航,奔赴北极完成第五次考察任务。
“雪龙”可收信,娱乐设施全
  7月1日上午8点,虽离8点30分的开放时间还有半小时,但众多学生、市民已经聚集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等待登船参观。记者沿着舷梯登上“雪龙”号2层甲板,按照指示箭头,首先经过了船员和科考队员的宿舍,每个宿舍都配有防火门,门旁的墙上放置了标有船员和科考队员的单位、工号等信息的牌子。沿着走廊继续向里走,刚向右一转弯,便到了“‘雪龙’号邮政支局”。中国基地中心科技处处长、“雪龙”号领队助理、党办主任刘科峰介绍,该邮局可以寄收邮件,如果有人想往“雪龙”号寄信,可以在收信地址上写明“中国基地研究中心‘雪龙’船收”,邮编为200138。
  随后,记者逐层参观看到,“雪龙”号在负二层至一层设置了健身房、乒乓球室、篮球场、游泳池、桑拿室、卡拉OK厅等多功能室,船员和科考队员在工作之余,可以到这些娱乐场所健身休闲。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雪龙”号首席科学家马德毅所长称,船员和科考队员在外工作1个月后,往往会出现烦躁情绪,这些多功能室的设置就是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大家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
  据了解,“雪龙”号科考船共有9层,除娱乐居住场所,还设置了图书馆、诊疗室、网络通讯室、全自动驾驶室、露天气象平台等。
“雪龙”淡水足,还能淡化海水
  据了解,此次“雪龙”号第五次出征北极历时90天,总航程预计为17000多海里,是历次北极考察中耗时最长、航程最长的一次。那么,在北极无外援、无食物供给的情况下,“雪龙”号船员和科考队员平日的生活供给该如何保障呢?
  对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破冰船建设工程部副总指挥、此次“雪龙”号考察船船长王建忠介绍,“雪龙”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艘考察船,也是唯一一艘连续长时间执行科考任务无需外部补给的船只。
  “船上可储备1000吨的淡水,而且我们还有海水淡化设备,船员和科考队员只要不浪费,按照正常用量用水,3个月下来无需外部补充。”王建忠船长说,一般来说,120名船员和科考队员平均每天使用淡水量为20吨至25吨,到达北极后,为了节约用水,开始使用海水淡化设备,该设备淡化后的海水主要用于洗浴、冲洗甲板,而之前储备的淡水则作为饮用水等使用。
  除了淡水供应齐全,为了保障船员和科考队员的安全,根据“雪龙”号科考船的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是禁止吸烟的。王建忠船长介绍,由于北极考察的航行路程长且在北极没有外援,因此船上装了包括2000多吨重油在内的燃料,在船上部分地方禁烟也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
停靠4天,“雪龙”号今日起航
  根据行程安排,“雪龙”号6月29日抵达青岛后,在奥帆中心码头停靠4天,于7月2日上午10点30分离开码头,前往北极执行第五次科学考察工作。
  “北极到处都是冰,怎么确定方向?”“这个船是自动驾驶的吗?”7月2日上午,在“雪龙”号7楼驾驶室,前来参观的游客不停地向船员和科考队员询问问题。
  此次“雪龙”号负责通讯网络工程的龚洪清回答称,7楼的驾驶室为全自动驾驶室,分为驾驶台、通讯报务台和海图桌三个区域,按照船体的设计,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无人操控,但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船员和科考队员的安全,平时都会安排两个人驾驶船只。
  “船上安装了光纤罗经和磁罗经,可以准确定位方向。”龚洪清说,船上还配有航迹舵,即在海冰少、海域广阔的地区,驾驶员在电脑中设定航向,船就可以自动按照所输入的航向行驶。但是,在海冰多的海区,还是要依靠人工操作,此时还要配套使用可检测范围在90海里内的雷达,来确保航行时躲避冰川。
首艘国产破冰船预计2014年使用
  7月1日,“雪龙”号船长王建忠介绍,从2010年6月开始,中国开始建造国产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第30次南极考察时建成投入使用。该国产破冰船与“雪龙”号相比,破冰能力更强,能连续破1.5米(含20厘米雪)的冰,吨位达到10000吨。
  “咱们国产的这艘破冰考察船,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破冰船,同时还具备很强的科考能力。”王建忠说,该船将与“雪龙”号同赴极地进行考察,与“雪龙”号起到互补作用,届时,“雪龙”号主要任务将以运输为主。
南极站将配先进天文望远镜
  6月30日上午,“雪龙”号北极科学考察队杨惠根主任在中国海洋大学做了题为《中国南北极考察研究进展》的报告。
  报告会上,杨惠根主任透露,中国将在南极昆仑站的天文台安装一架规划为6米的先进天文望远镜,配置该天文望远镜后,可以对宇宙中的暗物质、暗能量等之前不曾接触的物质进行研究。届时,昆仑站的天文台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天文台。
“雪龙”二副: 28岁美女博士
  在“雪龙”号7楼驾驶室内,身着一身白色制服的二副白响恩不停地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清新亮丽的外貌也引得市民争相与她合影留念。
  白响恩介绍,她是上海人,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专业,之前已有过两年的航海经验,此次作为“雪龙”号的二副,主要负责确定航线等工作。“这次‘雪龙’号首次走东北航线,我们也不知道这条航线上的冰川情况如何,只能不断根据GPS导航确定行驶路程,挑战比较大。”白响恩说,这是她首次到北极进行考察工作,虽然存在不小的工作压力,但能亲身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她还是很兴奋。
首个登上北极的 科考舰载直升机机长
  记者采访王建忠船长时,恰巧碰上他的青岛老朋友,中国第一次北极科考舰载直升机机长徐勤和来“雪龙”号与王船长叙旧。虽然早已退休,不能再到极地参与考察工作,但提起之前的经历,69岁的徐勤和还是记忆犹新。
  “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起飞时还是晴天,一分钟的时间就变成浓雾天气了,飞机的能见度最差不到200米。”徐勤和说,由于科考船不能抛锚,船随时移动,且船上的停机坪不大,所以浓雾天气下直升机要准确降落在船上非常难,危险系数也很高。
  对此,王建忠船长也非常认同,他回忆称,有一次在北极考察时,因为浓雾天气,直升机找不到考察船位置,只能迫降在冰面上,等到浓雾散去才发现,直升机离船只不过15米。此外,徐勤和还介绍,在南极考察时经常会遇到大风大浪天气,有时风力能达到9级,浪高达12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